探寻更为广阔的竞技场
美国,航天第一大国
美国的航天战略
水星计划
附:“水星计划”宇航员选拔内幕
双子星座计划
阿波罗计划
天空实验室
航天飞机
哈勃太空望远镜
星球大战计划
太空探索新构想
星座计划
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奥赖恩”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漫步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前苏联到俄罗斯的航天轨迹
前苏联的航天事业
俄罗斯航天战略的转变
从“和平号”到国际空间站
与西班牙共建世界空间观测所
“火星500”飞行模拟计划
俄新型航天器“快船号”
行星探测器和重型通信卫星
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人类飞天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欧洲宇航,着眼深空探测
伽利略计划
火星快车
“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
织女星运载火箭
KEO计划
“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
“智能1号”月球探测器
欧洲航天局
法国航天和法国航天研究中心
英国的航天战略和航天机构
意大利的航天研究
德国航天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
中国,进入空间探测新阶段
中国航天五大目标与主要任务
从“863计划”到“921工程”
地球“双星计划”
附:“地球双星”计划大事记
载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
中国空间站——天宫系列
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
火星探测计划
太阳探测计划——夸父计划
中国国家航天局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日本航天,尚需借力美国
日本航天的步伐
“月球-A”计划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
“月亮女神”卫星
H-2A运载火箭
2030年月球建基地
“希望号”轨道实验舱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印度,积极发展载人航天
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
“一箭十星”展现太空实力
“月船1号”绕月探测器
“月船2号”登月探测器
2012年探测火星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其他国家的探空活动
韩国的太空计划
巴西的空间计划
加拿大的空间探索
伊朗的太空计划
结束语 竞争,离不开合作
探寻更为广阔的竞技场
人类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人类不会永远留在地球这个摇篮里。”从人类首次遨游太空到今天已经过去48年了,距离航天飞机首次试飞也已有28年的时间。这期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一再向太空迈出坚定的探索步伐,不断眺望深邃浩瀚的宇宙,这些探索活动为人类展开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之后顺利进入绕月轨道并传回月球三维影像,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日本“月亮女神”探月卫星于2007年10月进入绕月轨道后,先后释放出两颗子卫星,它们可分别探索月球的电离层和重力场分布,而母卫星将用其携带的多种仪器,分析月球地形、月面下构造和月岩种类。2008年7月30日,美国“凤凰号”探测器在加热火星冻土标本时发现了水蒸气,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存在。此外,它还发现火星土壤呈弱碱性,含有高氯酸盐和碳酸钙。这些成果为研究火星生命线索提供了丰富物证。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上成功完成首次空间出舱活动。飞船为期3天的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重大跨越,为今后建造空间站、开发太空资源奠定了基础。此外,美国发射了分辨率达0.41米的遥感卫星;中国首颗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和首颗数据中继卫星人轨;欧航局发射第二颗导航试验卫星;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又添数颗“新星”;印度首次实现一箭十星;德国、英国、以色列分别发射军用或军民两用卫星。伴随航天科学技术发展的是,世界各大国一直把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当作战略制高点进行激烈争夺。
由于航天对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和加强,航天事业的进步与否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进入2l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航天大国和一些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都将发展航天技术视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举措。
近年来,各国的航天投入继续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以2003年为例,美国军用航天经费327.8亿美元,民用航天经费153亿美元,两项合计占本国GDP的0.31%。法国与日本的这三项数字分别为28.73、14、0.112%和22.57、22.6、0.057%。俄罗斯2003年航天经费投入占到本国GDP的0.142%。印度也后来居上,2003年航天经费投入占本国GDP的比例大于0.1%。2006年,美、欧、日、俄和印度等主要航天国家继续在军用和民用两大领域增加航天预算,其总投入估计已突破500亿美元。
依靠雄厚的经费支持,各国航天发射活动频繁进行,航天产业得到的政府大订单和合同越来越多,军、民、商三大领域航天活动的规模在扩大,预示着新一轮国际太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不过新一轮的太空竞争已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太空争霸,它体现出多极化的趋势,是多极世界形成过程中多个大国间的太空竞争:美国要力保自己的领导地位;欧洲在努力整合自己全欧资源,力求以多国联合的力量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俄罗斯希望重振昔日航天雄风;中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引起世界瞩目;日本、印度在亚洲竞争地区级航天大国地位的同时,力图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此外,一批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的韩国、巴基斯坦、泰国、伊朗和中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南非、尼日利亚和以色列,独联体国家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也都加大航天投入,培养人才,积聚力量,试图通过与欧洲航天局和美、俄、中等航天大国不同形势的合作,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增强其军事、科技与经济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和在本地区的影响力。
航天技术也不再是美、俄等大国的专利。2006年朝鲜进行的导弹发射和核试验震动全球。随后又有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或正在积极制订计划,寻求合作开发航天技术,或选派宇航员遨游太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4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开发航天技术,其中有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独立发展军民两用的侦察、通信卫星系统。
航天事业成为国家实力证明的一个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了对航天的关注和投入。这个想要保住统治地位,那个想要恢复自己的优势,同时新来者也要挤进来占一席之地,世界各国太空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美国重返月球所需研制的新型飞船及其运载工具拒绝非美国公司参加;欧盟对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的国际合作政策也发生了大转变,从原先面向全球寻求全面合作转向以拓展市场为目标的有限合作,不允许包括美国在内的非欧盟国家参与伽利略卫星系统的研发与部署,尤其是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参与特许经营权的投标及其未来管理方面。在国际荣誉和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合作变得困难;对技术转移的关切也是合作的一大障碍。在未来的太空中,也许会上演一幕没有硝烟的“星球大战”。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