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为太空探索奠基
第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太空探索进程
第3章 太空探索成为现实
第4章 开启太空时代
第5章 登月竞赛
第6章 新国家,新使命
第7章 航天飞机与空间站
第8章 红色星球的诱惑
第9章 火星之外
第10章 对太空探索的渴望
附章 中国太空探索简史
扩展阅读
译名对照
图片来源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太空充满敬畏和憧憬。太阳、恒星和行星的运动瑰丽而宏大,常常吸引我们去探索和研究这背后蕴藏的无限文明。古代天文学家从宗教出发,审视宇宙苍穹,用各种天神、英雄和野兽描述宇宙中的各个部分。同时,他们也限定了地球的犬小,绘制了星座的升降、行星的运动和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甚至仿照特定天体的运动来设计建筑,如英格兰的巨石阵。
渐渐地,人们知道了太阳系运动的基本原理。从16世纪兴起的科学革命开始,尼古拉,哥白尼、伽利略伽利雷(见第11页)等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见第23页)致力于改变人类对宇宙的固有看法。这些科学成就启发了从西哈诺德贝热拉克到儒勒·几尔纳(见第12页)的历代科幻作家,甚至还有早期电影制作者乔治,梅里爱和弗里兹、朗等(见第28页)、激发他们脑洞大开,幻想出太空旅行的场景。直到20世纪初,太空探索才成为现实:俄国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见第18页)、美国人罗伯特,戈达德(见第20页)和德国人赫尔曼、奥伯特(见第26页)三位航天先驱,与遍布世界各地的业余火箭学会(见第30页)起,迈出了太空旅行的第一步。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相信存在地外生命。探险家去新的区域游历,总是会偶遇陌生的“外星”生物,返回家乡后,又会跟别人讲述各种或真实或虚构的奇妙怪兽故事。自然而然地,文明社会中的不少人开始半严肃半开玩笑地猜想,夜空中的恒星和行星上或许会有强大繁盛的帝国,自然就会存在各种奇怪的生物。
古埃及人认为,银河系是天上的尼罗河,正是这条河流维系了埃及文明。这种类比,有助于解释影响日常生活的各种自然力量。约公元前700年,古巴比伦(现在的伊拉克境内)的天文学家绘制了几颗行星的运行路径,编制了固定恒星(因为它们似乎是不受其他天体的牵引而运动的天体)的观测结果,赋予它们宗教意义,从而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天文学家划分了黄道十二官,第一次按农历划分一整年,给每个人的生日都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据说可以用来预测未来。
大约在公元165年,萨莫萨塔的卢西恩(约125-约180)写了《真正的历史》一书,人们大多视其为第一部科幻小说。书中讲述了50名希腊士兵乘船航行到月球,遇到土著居民和怪兽的故事。在后来的美洲,印加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等部落都建起了自己的天文台。阿兹特克人借此设计出周期为365天的阿兹特克太阳历和周期为260天的阿兹特克神圣历,二者互相搭配,形成了为期52年的历法周期一它所带来的精神意义远比根据季节算出的日历更重要。
16世纪兴起的科学革命使科学方法更加严格而系统,并向以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传统观念发起挑战(见第340页)。正如1686年伯纳德·丰特奈尔(1657-1757)在他所写的《世界的多元性对话》一书中所言:新的科学观念启发人们去猜想,宇宙中的其他地方或许有生命存在。
17世纪,天文学家、数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甚至认为,月球上的陨石坑可能是土著居民修建的城墙,不过,他是在科幻小说《梦》中才这么说的。1634年,《梦》首次发表。两个世纪后,慕尼黑的天文学家弗兰兹·冯·波拉·格鲁依图依森(1774-1852)声称,他真的观测到了这种筑有围墙的月亮城。直到19世纪,人们都以为月球上是可以住人的,望远镜技术改进后,这一猜想才被推翻。之后,人们又把注意力转向了金星和火星,希望能在上面发现生命。各种猜测推动人们努力发展新技术,去探索那些未知世界。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