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治疗原则与“咬合7要素”
第一部分 口颌系统结构(形态、构造、功能)
一、口颔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持
二、评价口颌系统功能的重要性
三、口颌系统功能解剖
3—1 颞下颌关节形态、构造与功能
3—2 牙齿形态、构造与功能
四、口颌系统解剖学标准
4—1 Borlwill三角(Bonwill triangle)
4—2 Balkwill角(Balkwill angle)
4—3 咬合曲线(Occlusal curve)
4—4 参考平面(Referenice plane)
第二部分 后牙形态连续性的20项
一、后牙形态连续性的把握方法
二、后牙形态连续性的20项
第三部分 口腔功能检查
一、牙科治疗3个必要诊断
二、肌肉触诊法
三、颞下颌关节触诊法
四、咬合检查
专栏:Anle法则
第四部分 口腔功能诊断
一、正常状态与各种疾病的症状
二、与各种疾病相应的手法治疗实践
第五部分 咬合7要素
一、关于咬合7要素
二、咬合7要素具体化的骀架
第六部分 咬合7要素—1——牙尖交错位的位置
一、垂直距离决定基准
二、正中关系的恰当诱导法
2—1 哥特式弓描记法
2—2 前牙咬合夹具法(Anterior jig)
2—3 Dawson双手扶持下颌法(BilateraI manipulation technique)
专栏:哥特式弓口外描记法
三、正中关系的影响因素
四、(牙合)架上牙尖交错位的再现功能
专栏:咬合对口颌系统的影响及力的恰当分配
第七部分 咬合7要素—2——牙尖交错位的接触关系
一、有牙颌咬合接触点的设定
1—1 牙尖对边缘嵴关系
1—2 牙尖对窝关系
二、活动义齿咬合模式的设定
2—1 完全平衡胎
2—2 舌侧集中(牙合)
2—3 单侧平衡(牙合)无牙尖(0°)人工牙
2—4 交叉咬合
专栏:Kennedy分类与Eichner分类
第八部分 咬合7要素—3——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
一、检查稳定性的各种方法
第九部分 咬合7要素—4——偏离牙尖交错位的诱导部位
一、有牙颌前牙诱导部位与设定基准
二、有牙(牙合)侧方偏离牙尖交错位时后牙咬合接触的诊断基准
2—1 偏离牙尖交错位咬合时后牙无咬合接触
2—2 非工作侧咬合时有咬合接触
2—3 非工作侧不咬合时有咬合接触
2—4 非工作侧有牙尖干扰,其他牙咬合分离
2—5 工作侧咬合时有咬合接触
2—6 工作侧不咬合时有咬合接触
2—7 工作侧颊侧有牙尖干扰,其他牙咬合分离
2—8 工作侧舌侧有牙尖干扰,其他牙咬合分离
三、活动义齿前牙诱导部位与设定基准
专栏:Hanau quint咬合平衡的咬合5要素
第十部分 咬合7要素—5——偏离牙尖交错位的诱导方向
一、应该形成侧方诱导
二、侧方前伸运动诱导(M型诱导,抑制下颌向后的侧方前伸诱导)与工作侧髁突运动轨迹的关系
三、再现下颌运动
3—1 面弓转移的作用
3—2 使用咬合记录法调节髁道
3—3 工作侧侧方髁道角调节装置的有效性
第十一部分 咬合7要素—6——咬合平面的位置
一、咬合平面位置的评价
二、蜡堤的制作基准
专栏:Wadsworth(牙合)(Wadsworth articulator)
第十二部分 咬合7要素—7——咬合平面的曲度
一、咬合平面位置与曲度的设定
1—1 矢状弯曲的设定
1—2 侧方弯曲的设定
1—3 Proarch咬合平面分析仪
二、诊断蜡型与临时修复体
三、基牙制备
四、实际的滴蜡技术
第十三部分 (牙合)架的特征与要件
一、各种(牙合)架的特征
二、(牙合)架的类型与髁导装置
三、倒置式髁道调节的优点与调节方法
四、下颌运动的再现
第十四部分 (牙合)垫
一、(牙合)垫治疗的目的
二、(牙合)垫的制作标准
第十五部分 临床病例
一、上颌总义齿,下颌可摘局部义齿病例
二、上颌总义齿,下颌种植固定修复病例
三、上下颌种植固定修复病例
四、正畸病例
五、颞下颌关节病病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