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万里无云万里天(口述南怀瑾)
ISBN:9787520728485
作者:编者:口述南怀瑾编委会|责编:杨灿
定价:¥158.0
出版社:东方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57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强文义:南先生身上有一种吸引力
王伟国:南怀瑾先生在内地的事务代表
周瑞金:南老师称我“南书房行走”
陈佐洱:最忆“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蒋章元:心近南怀瑾,就会交好运
刘锡荣:南老天下为公,修建通往人心之大道
胡方松:南先生是温州的一面文化旗帜
孙海麟:南老师支持我办教育
张仲武夫妇:书信中称他为“南师叔”
朱清时:汲取南师精神,复兴传统文化
杜忠诰:南师,书法,我
徐永光:期待“希望之钟”传唱南师千古铭文
李青原:静坐修道采众长,青草南园绿荫荫
古国治:他让我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
魏承思:南老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弘扬者
林德深:“教我如何不想他”
夏大慰:先生之风影响深远
郑宇民:他是一个“点灯”的人
仇保兴:南师是中华文化基因的修补者
彭嘉恒、马有慧夫妇:他教我要“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赵乐强:先生望不见家乡,我却是他的“乡愁”
李慈雄:建造恒南书院,留下永恒纪念
叶旭艳:“我家乡的小老弟”
李丹:给不听话的学生的“最后一课”
南存辉:更好的修行是回馈社会
刘宇瑞:从读《论语别裁》到一路追随
纪雅云:南怀瑾先生帮我打开中国文化大门
查旭东:“说不尽的南怀瑾”,未完待续……
南品仁:南老师留给家族最大的财富是“坚持”和“无私”
陈晴:南园练“心法”,小女子干大事
马宏达:在南怀瑾先生身边的日子
孙涵:一份尊重赢得信任和托付

精彩页/试读片段

    1991年,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强文义和南怀瑾因为光华科技基金结缘。两人第一次见面聊天,南怀瑾便决定资助哈工大50万元,用于对苏联人才和技术的引进。之后,强文义因被聘为香港航天科技集团顾问,多次前往香港,与南怀瑾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在强文义著的回忆性传记《感恩与怀念》一书中,他特意花了两个篇章来写南怀瑾,一则是《相识南怀瑾先生》,一则是《深切怀念南怀瑾先生》,文章讲述两个人相识、相知的过程,把对南师的感恩和怀念尽述笔尖。
    在采访前,我们了解到强校长今年已有84岁高龄,本担心在言语沟通上会有压力,不料,强校长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虽八十有余,他却是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接触起来更是亲切无比。强校长是理工科出身,但身上却带有一种文人的儒雅。在聊起与南先生三十年前相识的故事时,他能不间断地同我们娓娓道来,条理清晰,让人心生敬佩。
    因光华科技基金结缘
    记:强校长您好,能否给我们讲讲您和南怀瑾先生初相识的经历?
    强:我和南先生结缘是因为光华科技基金。这个基金会是1991年lO月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副主任聂力和台湾润泰集团董事长在北京组建的。南先生任理事长,主要奖励为国防事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1991年第一届评选时,哈工大有32人获奖,占奖励总数的一半,而且刘永坦教授获特等奖。在10月召开的理事会和奖励大会上,我代表获奖数量最多的单位在大会上发言,感谢基金会对我校科技人员的厚爱,同时我们准备了由我校研制的仿金材料制作的天坛大佛像,托尹先生代交给南理事长,并向他表示敬意。
    此外,在这次理事会上,我认识了副理事长贾亦斌先生,他时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也是南先生的好友,正是因为他的牵线,我第一次见到了南先生。
    和南先生的见面是在1991年12月15日,我去香港参加第二届国际制造技术会议,当时南先生也在香港。由于贾亦斌先生事先知道我要去香港开会,因此在我们还没到香港前,贾老就事先电话告知南先生,并说我有意去拜访他。后来,在我们到达香港刚住下,还没参加会议,南先生就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打听到我们的住处,并约我们去他家见面。
    和我同去的有蔡鹤皋和王仲仁,当晚六点我们到了坚尼地道36B四楼他的住处,南先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在他家共进晚餐,谈了四个小时,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记:南怀瑾先生当时给您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
    强:他给我的印象就是面目清秀慈祥,十分和蔼可亲,他谈问题时站的角度高,剖析问题非常之深刻。蔡鹤皋和王仲仁当时开玩笑说南怀瑾先生是“高人”。
    记:您和他聊了四个多小时,想必是聊了很多,你们主要谈论什么话题呢?
    强:我们主要谈了对国内外形势和许多问题的看法。他还跟我说,我们学校能培养出孙运璇先生、王兆国先生这样的人才,在这次光华科技奖颁奖仪式上又一次评上这么多人,确实是不简单的学校。
    当然,在交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大问题,第一个是弘扬中华文化。南先生说,中国历史上国家有存亡,朝代有更替,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一脉相通,没有丢失,才有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现在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在现代教育里,中华文化的教育正在削弱和流失,特别是年青一代,如果中华优秀文化得不到传承,中华民族以后就没有希望了,因此南先生不遗余力地强调要从娃娃抓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第二个问题是促进台湾和大陆文化交流和统一。他曾致力于促进“汪辜会谈”的实现。南先生对两岸统一的看法是,不能太急,要有一个过程,大陆要先把经济搞上去,因为台湾的年轻人对祖国的认同感不强,又认为台湾的经济很不错,统一后会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掉下来,对此存有疑虑。
    第三个问题是引水归源。他的观点是希望台湾的企业家引水归源,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我曾在南先生的住处看到不少台湾的企业家在大陆投资,投资环境并不好,遇到不少困难,他们到南先生处诉苦,有的甚至想撤资,都受到南先生严厉指责和批评。
    记:您提到当时国内的投资环境并不好,具体是哪些地方跟不上?
    强:主要还是服务跟不上。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水、电、路等都不完善,可能在签约时答应的条件不能马上满足,建设就跟不上。但是,每次他们一诉苦,就被南先生打断批评,所以也没有就这个问题深谈下去。
    资助的50万元风波始末
    记:在您和他的这次见面中,南怀瑾先生还资助了哈工大50万元,能否请您给我们讲讲其中的故事?
    强: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在和南先生分析国内外形势时,我们特别谈到了苏联,那时候苏联刚解体不久。南先生说,现在苏联比较乱,是我们引进苏联技术和专家的最好时机,如今英美等许多国家都在设法引进苏联的技术和人才,还有两三年好时机。
    P2-4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