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决胜制海权(航母海战史)
ISBN:9787568090643
作者:作者:胡长秀//张官亮|责编:田金麟
定价:¥42.0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28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章  海上活动机场的应运而生
  第一节  战争形态的演变
  第二节  航空母舰的诞生
  第三节  从改装到设计
第二章  奇袭塔兰托
  第一节  塔兰托军港
  第二节  坎宁安的创新
  第三节  夜袭塔兰托
第三章  突袭珍珠港
  第一节  一个赌徒的赌局
  第二节  南云忠一的舰队
  第三节  “虎!虎!虎!”
第四章  珊瑚海海战
  第一节  日本的野心
  第二节  寻找对手
  第三节  激战珊瑚海
第五章  中途岛海战
  第一节  “AF”方位迷局
  第二节  布局:山本五十六VS尼米兹
  第三节  南云忠一的误判
  第四节  迎接灭顶之灾
  第五节  反击与逃亡
第六章  东所罗门群岛海战
  第一节  战前态势
  第二节  日军计划
  第三节  美军计划
  第四节  逐鹿东所罗门
第七章  圣克鲁斯海战
  第一节  战前部署
  第二节  侦察接触
  第三节  血腥互殴
第八章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
  第一节  庞大的海战阵容
  第二节  密集的长空厮杀
  第三节  日落前的突袭
第九章  莱特湾大海战
  第一节  重返菲律宾
  第二节  锡布延海海空战
  第三节  苏里高海峡之战
  第四节  恩加诺角海战
  第五节  萨马岛海战
第十章  英阿马岛之战
  第一节  百年恩怨
  第二节  万里奔袭
  第三节  殊死较量
  第四节  胜败已分
第十一章  局部战争中的海上巨兽
  第一节  对付利比亚的锋利尖刀
  第二节  海湾战争中控制制海权
  第三节  突袭阿富汗
  第四节  “自由伊拉克”行动打头阵
第十二章  世界部分国家的航空母舰发展历程
  第一节  美国——一家独大
  第二节  英国——缓缓“落日”
  第三节  日本——旧梦难圆
  第四节  法国——苦苦支撑
  第五节  俄罗斯——雄风不再
  第六节  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航空母舰概况
主要参考书籍
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节战争形态的演变
    19世纪以来,随着蒸汽机、钢铁制造业等大机器产业飞速发展,工业革命的大部分成果开始在军事领域尤其是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中显现出来。1829年,奥地利人发明了实用船舶螺旋桨,开创了军舰使用蒸汽机的新时代,使得海战无须依赖自然风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驱动更大吨位的舰船去大洋征战了。1849年,法国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辅助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成为海军蒸汽动力战列舰的先驱。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土耳其海军与沙俄舰队交火,木壳战舰损失惨重,给英、法海军带来了不小的心理震撼,使他们产生了为战舰安装防护装甲的想法。1859年,法国建造了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战列舰。1860年,英国建造了排水量9137吨的“勇士”号战列舰。这两艘军舰外面包覆铁质装甲,被视作世界上最初的两艘蒸汽装甲舰。第一次铁甲舰对决出现在美国内战中的1862年。从此,铁甲舰成为海洋新霸主。出于远洋和作战的需要,如何让舰船装甲越来越厚、吨位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各国舰船设计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造船业因此飞速发展。
    1906年2月,英国人率先造出了一座海上钢铁堡垒——“无畏”号战列舰,它的排水量达17900吨,防护更全面,炮塔、机舱、弹药库、司令塔等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280毫米,舰体舯部装甲带最厚处也是280毫米,舰体全部包覆,到两端(首尾)部分为64毫米。从工业革命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铁甲舰、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钢铁巨舰横行于世界海洋,打遍天下无敌手,特别是庞大的战列舰编队为大英帝国的“日不落”地位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致使“巨舰大炮制胜”观念和理论深入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头脑。
    伴随着钢铁巨舰的迅猛发展,机枪、坦克、潜艇和飞机等新型武器装备也在短期内迅速涌现,让人们眼花缭乱的同时,那些坚持“巨舰大炮”才是制胜不二法门的保守人士,无论如何都不能想象,时速只有几十公里,靠手枪、步枪射击或投炸药包的攻击方式能对钢铁巨舰构成什么威胁,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不自量力啊!然而,新生事物就是这样,有人反对有人喜欢。类似马汉、米切尔、杜黑、富勒等一批思维敏捷、观念前卫的有识之士,对于新涌现出来的武器装备,却是青眼有加。他们对保守潮流进行了毫不留情的理论抨击,认为飞机和潜艇的双重威胁,将使战列舰的海上优势丧失,相反,新型装备将在空中与水下、地面与水面形成广阔的战场,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飞机的出现,会让一个国家传统的海陆防线变得完全无用,因为飞机可以直接进入对手的本土或心脏地带,对其纵深进行空中打击,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飞机和潜艇作为20世纪初出现在战场上的两种新式装备,将当时的作战空间分别拓展到了空中和水下,使持续了数千年的以水面和地面为主体的平面作战空间呈现出立体化。人们开始意识到,飞机、潜艇在作战中的运用,必将令水面舰艇面临的空中和水下威胁增大,海上的钢铁堡垒靠不住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定要淘汰水面舰艇呢?回答是否定的。这绝不意味着水面舰艇在飞机和潜艇面前就一筹莫展、百无一用,只能成为飞机和潜艇的靶子,相反,要提升海军作战能力,必须开辟新的途径!于是,军事家和舰船设计师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将飞机装备到舰船上,让飞机从舰船上起飞和降落,形成舰机结合的全新作战模式!
    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雷曼·阿德在其专著《军事飞行》中,以天才的想象绘制出飞机与战舰结合图像的雏形,并在书中描述了机舰结合的广阔使用前景,在军舰上驾驶飞机必须拥有的条件,包括军舰必须具备一定的高航速以便于飞机在军舰上起降,适于飞机起降的宽敞平坦甲板,贮藏飞机的机库和调运飞机的升降机,等等。这简直就是一幅建造这种新式舰艇的迷人蓝图!
    P4-6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