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孔望山/符号江苏口袋本
ISBN:9787574102385
作者:作者:赵鸣|责编:王煦
定价:¥35.0
出版社:null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128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有仙则名
第一章  海州沧桑
  第一节  孔子三望
  第二节  秦王东巡
  第三节  海州古城遗址
第二章  孔望胜迹
  第一节  馒头石与东海庙
  第二节  承露盘与杯盘石刻
  第三节  中国最美古树
第三章  石刻艺术
  第一节  “九州佛崖第一尊”
  第二节  汉代石象与石蟾蜍
  第三节  海州小碑林龙洞石刻群
第四章  千年文脉
  第一节  千年古刹龙洞庵
  第二节  “北宋大家”苏轼与乘槎亭
  第三节  名人荟萃孔望山
  第四节  诗韵生发忆乡愁
后记
海陆丝路交汇孔望山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节  孔子三望
    连云港濒临我国黄海,位于我国沿海的脐部和江苏省的东北部,是一个山与海握手,山、海、城一体的海滨城市。境内云台山横跨东西,大小136个山峰,翠绿如盖,如同一组组盆景,分布在这751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其中,花果山玉女峰为江苏最高峰,海拔624.4米。登临玉女峰,其他山峰则匍匐脚下,孔望山则是其中一隅。
    孔望山的名字来历还得从头道来。最早记载孔望山的史书是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孔子之剡之时,因登此山,遂以名之。”而据《舆地要览》所说:“孔子问官于郯子,赏此登山,以望东海,故名。又名古城山。山南麓有故城遗址。”唐宋时期,孔望山是濒临大海的海口,曾名“龙兴山”。南宋时,宋、金在此交战,义军首领魏胜在此设施布防巡望,击退过南侵的金兵,后改名“巡望山”。又因此地曾被认为是古朐县的城址,故又名“古城山”。几经沧海变迁,山名几经更迭,但孔子登临望海史实的影响最为深远。所以,现在还是孔望山的名字最为响亮,沿用至今。
    今天的孔望山远非历史的地理风貌。事实上,在清康熙五十年(1711)以前,孔望山以东还是汪洋一片,浩瀚大海的波涛无时不在拍打着山体的基岩。海中的南城至朐山的海峡叫黑风口,风急浪大。孔望山和南边的朐山头是航船的必经之地,至今坊问还流传着“浪打朐山头,船拢黑风口”的民谚。在这里可以通过山下的千年盐河北上山东,南去淮扬,西至徐州,是重要的海路要道。附近有个渡口叫恬风渡,上接涟河下人海,每逢潮涨,风涛惊险。至今留下了碑文,上面刻有“舟中人众休争渡,海上风高且暂停”字样。康熙五十年以后,海水逐渐向东退去,云台山与孔望山之问的“渡口渐塞”“忽成陆地”。孔望山龙洞侧的“月来潮生”唐代石刻既是沧海变桑田的实物见证,又反映了古代天体力学、海洋科学的早期萌发和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连云港与山东毗邻,一条绣针河将连云港与山东划开,然而,地理的界域割舍不断文化的源远。早在氏族社会时代,连云港地属少昊部落。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封于炎地,后称郯国,古朐山就是当时郯国领地。到了周王朝后期,国力渐趋衰败,诸侯大国相互争战,天下纷争,动荡不已。尽管郯国是一个弹丸小国,然而,明君治国有方,因此在当时的诸侯国中颇有名气。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将郯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君郯子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让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国家昌盛、百姓安康。
    鲁国当时位居现在的山东地域,远比郯国大了许多。由于相互毗邻,郯子与鲁国国君之间也经常走动,切磋治国理政的要义。鲁昭公十七年(前525),郯子第二次出访鲁国;鲁昭公盛宴款待。席问,鲁大夫叔孙昭子问郯子,为何先帝少昊氏用鸟的名字命名官职,而您现在为什么不用?郯子告知原委,说:我的高祖少昊即位时,恰好遇到凤凰飞来,当成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官职就用“鸟”的名字来命名了。而且,鸟是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各有特点,有的可以告知季节;有些则能够体现做人的德行。因此,那时用鸟名给官职命名是很合适的。现在国家长治久安了,我们目前需要做的事是管理百姓,所以只能以百姓所需解决的事情来命名官职。在场的所有鲁国官员听了都交口称赞,钦佩郯子才智和仁孝之心,认为他所说的在理,体现了明君的学识渊博,讲得有道理,做得很合理。
    当时,孔子在鲁国做小吏,听说此事后,非常崇拜郯子,更想亲身感受一下郯国的异域风情。于是,他不惧路途艰辛,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千里迢迢到郯国去拜见了郯子,希望拜郯子为师。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儒家的创始人,有着“万世之表”之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他到了郯国后,与郯子促膝谈心,向郯子求教治国之策,学习教化百姓的方法。回来后他跟人说:“有人说周天子治民的好方法全丢了,其实不然,在郯这样的边远小国还保留着,这话是真的!”这就是历史上的孔子“问官于郯”的故事。孔子成名后,“仲尼问官于郯子”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他是鲁国人,深居内地,定然向往大海,传说在他此次求学之行中,还来到现在的孔望山,登山观海,一了夙愿。
    P9-12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