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战斗部的作用及其战术技术要求
1.1.1 战斗部的作用和地位
1.1.2 战斗部的组成
1.1.3 战斗部分类
1.1.4 战斗部的战术技术要求
1.2 战斗部设计依据与设计准则
1.2.1 战斗部设计依据
1.2.2 战斗部设计准则
1.2.3 战斗部设计程序
1.2.4 战斗部试验用技术条件与技术标准
1.3 战斗部设计内容与方法
1.3.1 典型目标“要害”特性分析
1.3.2 选择战斗部类型
1.3.3 编制方案论证报告
1.3.4 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必要的设计验证试验
1.3.5 拟定战斗部设计任务书
1.3.6 战斗部设计的常用方法
1.4 战斗部威力设计试验项目
1.5 战斗部研制程序
1.6 战斗部的发展趋势
1.6.1 高效毁伤战斗部
1.6.2 智能化复合化战斗部
1.7 活性材料壳体爆炸驱动下能量释放特性试验
1.7.1 Al/PTFE、Al/Ni典型活性材料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
1.7.2 Al/PTFE、Al/Ni典型活性材料壳体爆炸驱动试验
1.7.3 爆炸作用过程温度场分布特点
1.7.4 活性材料壳体爆炸驱动下空气冲击波强化效应分析
1.7.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破片战斗部
2.1 破片战斗部主要性能参数优化设计
2.1.1 破片战斗部的设计
2.1.2 连续杆战斗部的设计
2.1.3 破片聚焦战斗部的设计
2.2 破片战斗部设计流程
2.3 弹道枪试验
2.3.1 不同硬度钢质破片侵彻Q235A钢板试验研究
2.3.2 侵彻试验方案
2.3.3 不同硬度D60钢破片的侵彻性能分析
2.3.4 破片剩余速度
2.3.5 不同硬度破片对钢板极限穿透速度量纲为1的模型
2.3.6 弹道枪试验结论
2.4 不同硬度刻槽壳体爆炸驱动形成破片特性试验
2.4.1 战斗部结构
2.4.2 试验方案
2.4.3 不同硬度刻槽壳体形成破片侵彻钢板性能
2.4.4 沙箱回收破片
2.4.5 不同硬度刻槽壳体形成破片过程仿真及试验分析
2.4.6 不同硬度刻槽壳体形成破片质量变化规律
2.4.7 刻槽壳体形成破片速度变化规律
2.4.8 静爆试验结论
2.5 活性破片
2.5.1 活性材料冲击压缩响应特性理论分析
2.5.2 活性材料冲击反应速率模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爆破战斗部
3.1 爆破战斗部结构
3.1.1 爆破战斗部结构类型
3.1.2 爆破战斗部装药
3.1.3 空气冲击波的几个重要参数
3.1.4 空气冲击波初始参数
3.2 活性材料爆破战斗部结构设计
3.3 活性材料壳体制备
3.3.1 试验原料
3.3.2 合金制备
3.3.3 材料性能参数
3.4 试验方案的设计
3.5 试验测试方案
3.6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6.1 爆炸作用过程高速摄影观测结果
3.6.2 活性材料壳体装药爆炸加载释能特性
3.6.3 爆炸作用过程温度场分布特点
3.6.4 空气中空气冲击波传播特性分析
3.7 回收破片断口特征
3.8 结论
3.9 不同结构活性材料壳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聚能装药战斗部
4.1 聚能现象及其应用
4.1.1 聚能现象
4.1.2 聚能装药应用
4.2 聚能射流形成过程
4.3 聚能装药结构设计
4.3.1 炸药装药
4.3.2 药型罩设计
4.3.3 炸高确定
4.3.4 战斗部对引信的要求
4.3.5 隔板
4.3.6 旋转运动
4.3.7 壳体
4.3.8 靶板
4.4 计算破甲深度的经验公式
4.4.1 经验公式之一
4.4.2 经验公式之二
4.4.3 其他经验公式
4.5 定常不可压缩理想流体理论
4.6 双模聚能战斗部成型装药的结构优化
4.6.1 引言
4.6.2 喇叭形药型罩装药的射流形成理论
4.6.3 战斗部聚能装药结构
4.6.4 结论
4.7 活性材料药型罩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穿甲侵彻战斗部
5.1 侵彻与贯穿现象的一般特性
5.1.1 靶板的侵彻
5.1.2 靶板的贯穿
5.1.3 钢筋混凝土破坏特征
5.2 侵彻混凝土研究方法
5.2.1 试验研究法
5.2.2 理论分析法
5.2.3 数值模拟法
5.3 半穿甲战斗部技术设计程序
5.4 半穿甲战斗部技术设计
5.4.1 头部形状的选择
5.4.2 壳体材料和厚度的确定
5.4.3 确定半穿甲战斗部壁厚的计算方法
5.4.4 选择炸药和确定装药量
5.4.5 半穿甲战斗部的装药在撞击条件下的安全性
5.5 钢筋混凝土靶试验建立及破孔尺寸检测
5.5.1 钢筋混凝土靶试验建立
5.5.2 不规则毁伤的靶板检测
5.6 卵形弹对素混凝土侵彻深度的经验公式
5.7 钻地弹原理与结构
5.7.1 钻地弹结构
5.7.2 钻地弹的关键技术
5.7.3 钻地弹的发展趋势
5.8 脱壳穿甲弹
5.9 活性材料侵彻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子母弹战斗部
6.1 子母弹战斗部作用原理
6.1.1 子母弹典型结构
6.1.2 子母弹的作用过程
6.2 子母弹战斗部的设计步骤
6.3 子母弹子弹散布
6.3.1 假设条件
6.3.2 影响落点散布的因素
6.3.3 随机数的生成方法
6.3.4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生成
6.3.5 正态分布随机数的生成
6.3.6 概率偏差的计算方法
6.3.7 落点散布分析
6.4 子战斗部设计
6.4.1 子战斗部的类型
6.4.2 子战斗部的数量
6.4.3 子战斗部结构设计
6.5 引爆要求
6.6 设计资料归纳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其他类型武器战斗部
7.1 云爆战斗部
7.1.1 爆战斗部作用原理
7.1.2 云爆战斗部典型结构
7.1.3 爆战斗部的破坏效应
7.1.4 主体战斗部结构设计
7.1.5 爆炸威力试验大纲
7.2 温压战斗部
7.3 碳纤维弹
7.3.1 碳纤维弹作用原理
7.3.2 碳纤维弹的应用
7.4 激光武器
7.4.1 激光武器概述
7.4.2 激光武器毁伤原理
7.5 微波武器
7.5.1 微波武器原理与作用
7.5.2 微波武器的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战斗部装药
8.1 战斗部常用炸药的性能
8.1.1 炸药的性能术语
8.1.2 战斗部常用炸药的性能
8.2 战斗部常用炸药的装药方法
8.2.1 上、下冲、模体尺寸确定
8.2.2 上、下冲的高度尺寸和整体结构尺寸确定
8.2.3 模体尺寸的确定
8.2.4 模体与上、下冲配合间隙的确定
8.2.5 模体型腔的设计
8.2.6 向压药模具垫块的确定
8.3 战斗部装药和装药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8.3.1 龟择战斗部装药的基本原则
8.3.2 战斗部装药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8.4 战斗部安全性评估试验
8.4.1 跌落试验
8.4.2 慢速烤燃试验
8.4.3 快速烤燃试验
8.4.4 枪击试验
8.4.5 殉爆试验
8.4.6 破片撞击试验
8.4.7 射流试验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战斗部试验
9.1 战斗部试验用技术条件与技术标准
9.2 靶场试验安全性
9.3 战斗部威力试验常用的设备
9.3.1 加速发射装置
9.3.2 电子测时仪与区截装置
9.3.3 战斗部威力试验时的安全防护装置
9.3.4 高速摄影机
9.3.5 脉冲X光摄影仪
9.3.6 压电式传感器
9.4 破片战斗部威力试验
9.4.1 破碎性试验
9.4.2 破片速度分布试验
9.4.3 破片空间分布试验
9.4.4 扇形靶试验
9.5 爆破战斗部威力试验
9.6 聚能装药战斗部威力试验
9.7 EFP速度测量的高速摄影试验
9.7.1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9.7.2 试验验证
9.7.3 结论
9.8 云爆战斗部威力试验
9.8.1 试验条件
9.8.2 云爆战斗部的布置
9.8.3 测试系统的现场标定
9.8.4 云爆战斗部TNT当量计算
9.8.5 TNT当量计算
9.8.6 试验结果的评定
9.8.7 试验报告
9.8.8 传感器的布置
9.9 子母战斗部的开舱、抛撒试验
9.10 战斗部试验数据的处理
9.10.1 试验数据的分类和特征参数
9.10.2 试验数据的处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声速C随高度y变化的数值
附录2 1943年阻力定律的Cxon-Ma
附录3 名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