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哲学的故事/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ISBN:9787570227693
作者:作者:成云雷|责编:杨岚//王天然
定价:¥28.0
出版社:长江文艺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4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辑  哲学与哲学家
  什么是哲学
  哲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
  哲学有什么用
  哲学家的超级大脑
  哲学家的人品和作品
  哲学家的师生情
  哲学家的童年
  哲学家之死
  不畏权势的哲学家
  哲学家与音乐
  读书笔记
第二辑  认识世界
  天上有何物
  世界是一团火
  我们生活在矛盾的世界里
  眼见未必为实
  普遍联系的世界
  时光在握
  偶然与必然
  人能否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反者道之动
  读书笔记
第三辑  人生之谜
  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吗?
  人为万物之灵
  人有没有灵魂
  我思故我在
  富而后教
  人生难免有缺憾
  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吗?
  心想未必能事成
  人生如何才能不朽
  读书笔记
第四辑  伦理与文化
  仁者爱人
  修己与安人
  我们为什么不应当说谎?
  诚信
  好动机是否一定带来好效果
  到底什么是平等
  论朋友
  天理和人欲?儒家是怎么平衡的
  美的标准是什么?
  历史发展有规律吗?
  读书笔记
第五辑  知识与智慧
  知识和智慧
  知识就是力量吗?
  哲学史是一环扣一环的吗?
  学而知之与生而知之,自知无知才是知识的起点
  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吗?
  中庸之道
  庖丁解牛,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读书笔记
第六辑  日常生活中的哲学
  无为而治
  劳心与劳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勿友不如己者
  美的眼睛
  劳与逸:剑术名家是怎样练成的
  逆境与顺境
  奉献和索取
  我们必须独立面对世界
  读书笔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什么是哲学
    曾经有人说过:“对于哲学家来说,最恶毒的问题就是问他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一千个哲学家有一千个答案。不同哲学派别都称自己的思想为哲学,说明哲学还是有共同的特点的。
    中国古代用“哲”来指代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后来,“哲”成为立身处世的智慧,成语“明哲保身”来源于《诗经》里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尚书》里说“知人则哲”。聪明是眼睛好使,耳朵好使,哲是脑子好使,心智发达。
    “哲学”两字的连用首先是在日文里,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用汉字“哲学”表示源于古希腊、罗马的“爱智慧”之学。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将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哲学界逐渐开始用它来表述中外古今的哲学学说。
    哲学智慧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中国传统哲学来说,先秦时期的哲学主要是诸子之学,儒、道、法、墨等各种学说探讨如何结束乱世走向太平。两汉为经学,探讨如何构建与大一统帝国相适应的国家意识形态。魏晋为玄学,儒道互补,把道家的人性自然理论融合到儒家的治国理论中去。隋唐以后,佛学逐步兴盛,并和儒家、道家思想逐渐融合,形成理学、心学,主要兴趣在于修身和治国。
    西方哲学的兴趣最初主要集中在认识世界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即爱智慧。他把哲学看成是全部知识的总和,从大宇宙到小宇宙,包括所有的具体知识。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就跟这种哲学观有关。从毕达哥拉斯以后,“哲学”在古希腊的核心含义就是“爱智慧之学问”。
    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去,哲学的地盘越来越小。一些哲学家提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知识之知识”,认为哲学是关于科学成立依据的科学。
    对于这种观点,一些现代哲学家对此持反对态度,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写了一本《逻辑哲学论》,里面说:“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该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影响了一群被称为“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他们认为传统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所说的一切,既不真也不假,都是废话;传统哲学所回答的问题,都是形而上学的伪问题。这类哲学家认为上述问题没有回答的价值。
    然而,罗素认为哲学是某种介于神学和科学的东西。按照罗素的观点,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科学不能完全解决,但是人的理性又不愿意把对这些问题回答的权利交给神学,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哲学。有了哲学,人们在不能确定时仍然能够顺利生活下去,而不会为犹豫所困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谓世界观就是人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哲学思考的是最一般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思考某个具体问题。
    哲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
    我国古代有个成语“杞人忧天”,说的是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这位杞人,过去人们认为他是个傻瓜,现在看来他有点哲学家喜欢琢磨问题的气质。
    哪些问题我们称之为“哲学问题”呢?
    与其他学科相比,哲学涉及宇宙、人生的最基本的问题。
    一是宇宙之谜。
    有人说:哲学从仰望苍穹开始。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抬头仰望星空,这个时候,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问题开始撞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世界从何而来?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哲学很简单,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句话,即“水是万物的本原”。他认为大地像一个圆盘子浮在水上,天上也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泰勒斯实际上已经试图抛弃超自然力量,从自然本身来说明客观世界的神秘本性。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这团火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正是这种川流不息的变化,表现为气象万千的世界。
    中国古代的《尚书》把木、火、水、金、土看成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因素,这也是对世界本原的把握和思考。先秦时期的庄子认为世界万物自然而然地就是这样,比如,大风吹来,地上的洞、树上的洞,乃至自然界的一切洞穴都会发出声音,而又自己停止,这是自然而然的,并没有一个有精神的实体在有目的地发出这种声音。宋代的张载提出“太虚即气”,认为气聚则物生成,气散则物消亡。张载对世界的看法超出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茫茫宇宙中,关于宇宙,我们有好多问题要问。比如:宇宙从何而来?天地有没有边际?宇宙在时间上有开端吗?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吗?甚至有人问:宇宙是可以认识的吗?
    爱因斯坦是一位哲学修养很高的科学家。在他看来:“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这世界是可以思议的。”神秘莫测的宇宙,居然没有不能解的谜,而且可以用一些简单明了的公式来表示。
    二是人生之谜。
    哲学家认识世界归根到底是为了认识自己。人生之谜问的是人生的价值、意义和准则。当我们问“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人天生就有体质差别吗?”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把人和其他动物看作是完全不同的存在。人还只是一种生理对象。但是当我们问“人为什么天生会思考”“人为什么可以运用理性?”这些问题的时候。人的特点就出现了。人和动物不同因为人和动物在智力上有质的不同:人有理性,人会思考。当我们问“人天生就有道德差别吗?”的时候,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尤其明显,因为只有人才能谈得到善和恶。
    许多哲学家都致力于探讨人生问题。我国古代儒家认为“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人为什么这么珍贵,孟子的说法是人有道德良知,会反思。佛教里面也讲人身难得,认为人比鸽子更有价值,其原因也就是人有灵性。这种灵性既包括认知能力,也包括道德行为能力。
    人生有没有意义也是哲学家经常考虑的问题,法国哲学家兼作家加缪认为哲学最根本的问题是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照苏格拉底的看法,只有经过严肃考察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过的。但是也有些哲学家怀疑人生的真实性,比如中国的庄子甚至认为梦与现实真假孰知,这种看法看起来荒诞,却能加深我们对人生问题的思索。
    总的来说,“世界观”是哲学探讨的重要内容,对世界、人生的认识和研究又是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哲学还包括对认识的可能性条件与方法的分析,形成与世界观相辅相成的方法论。
    P3-7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