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特别实用的国学心理课
ISBN:9787520728850
作者:作者:闫惠//闫燕秋|责编:陈丽娜
定价:¥49.8
出版社:东方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325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篇  好好修身——灵魂有趣,皮囊清朗
  每天都在吃饭,却很少在“吃饭”
  不知就在不知的状态下行事,不能无所事事
  建立凡事内寻的自我问责机制
  由粗到细,君子修养的必然轨迹
  心诚意正,岁月从不败美人
  “苟日新”,就能永葆青春
  从心所欲,从的是真心,不是情绪
  想活得久要修仁,因为“仁者寿”
  每个刹那都认真度过,向死而生
  “君子不器”,自度参差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有规则意识
第二篇  好好养心——做情绪的主人,自在安稳
  成年人不想长大,如同君王懒政
  敏于事,而不是敏于受,就没那么伤了
  不是“朽木不可雕”,是“雕刻师”没开窍
  不生气的智慧:“人不知而不愠”
  自以为“思无邪”,其实是真狡猾
  “心不在焉”,才能活在当下,安闲自在
  心不累的活法,从知“止”开始
  优秀的人不是戒掉了情绪,是能调控情绪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做情绪“战神”
  若能素位而行,人生处处是风景
第三篇  好好居家——让家不再伤人,和气如春温
  幸福的家,需要一颗主动施爱的心
  看不清事情的“伦”,再多的爱也不会被看见
  真情装不出,假意掩不住,家人面前不做“伪装者”
  有时候,刺猬比兔子更需要拥抱,“知人”很重要
  如果没有内里的暖,谁稀罕表面的光鲜
  既往不咎,泛若不系之舟
  里仁为美,住在哪里都能自洽圆满
  “德不孤,必有邻”,不以自己为标准
  《论语》中的理财观:“生财有大道”
  孔子嫁女儿的事,能解决你的人事
第四篇  百善孝为先——《论语》中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唯父母疾之忧就是“孝”
  “孝”,就是父母错了也听之任之吗
  “父母在,不远游”,就是不让孩子出远门吗
  父母在有来路,父母不在仍有归属
  总觉得比父母高明,就做不到“敬”
  同在屋檐下,就怕“色难”
第五篇  好好说话——“因人而异”,善巧方便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
  人贵语迟,有耻且格
  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
  被误解不伤怀,“求为可知也”
  人心不忍直视,正确理解《论语》中的“小人”
  “义”“利”并用,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化方式
  因为“谨言”,我们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前提:见贤思齐
  动辄“攻乎异端”,世界只会更纷乱
  “再见”与“你好”同等重要
第六篇  好好办事——忠敬无欺,做事有做事的伦理
  职场是有伦理的
  见不得别人好,职场烦恼少不了
  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君使臣以礼”
  把“礼制”夯实,公司基本不用管
  “糖实验”证明,贪吃的人难以事业有成
  为什么你内容这么好还是无法带动流量
  贪财好色不是错,须知德为本财为末
  事不难办,人难办,难在“言而无信”
  凡事都要备好两个以上解决方案
  了解“其机如此”,天大的难事秒变易事
  懂得“温故而知新”,才能成为“达人”
第七篇  好好处世——能一个人很好,也能与全世界拥抱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为人人皆有所偏
  过度关切自己,导致遍地是戾气
  一旦“放于利”,心里满满的怨气
  越麻烦,越要保持简单,“不思而得”
  求人不如求己,《中庸》中的先知先觉
  “明哲保身”不是自私,是大爱
  “好人没好报”的秘密:“疚”久成疾
  仁者眼里没有“鄙视链”
  “其争也君子”,一肩风雨两担诗
  人世间,中庸是“天花板”

精彩页/试读片段

    每天都在吃饭,却很少在“吃饭”
    人生在世,吃饭是大事。时至今日,当我们不再担心温饱,开始沉溺于追逐舌尖上的味道,吃饭却给我们带来不少烦恼。比如,偏好某一口的人因一时吃不到那一口而焦急,季节性食材短缺时没有安全感,狂奔在美食的道路上不知吃什么好,满桌酒肉却没有满足感,等等。
    细数起来,吃饭带给我们的负担和烦恼可真不少。
    来看两桩和吃有关的烦事。
    前几年,兼为旅游媒体专栏作家的我应邀参加了不少推广活动,接触了一些网红,印象最深的是美食博主。
    一道菜上来,主播找角度,助理配合打光。个别主播为了拍摄效果,情急之下还用嘴巴吹吹热气儿,十分不雅。
    拍完之后,便是大快朵颐了,饭桌上常有个别人为争抢某道菜肴而发生口角。此外,每次活动都有因为过食而吃坏肚子的朋友,搞得主办方很紧张,也影响了大家的行程。
    另一个是我同学,自从某年某月某天吃过我做的白菜炖粉条,便念念不忘,
    我问他:“以您今时今日这身份,啥饭吃不上啊,为何惦记上我炖的白菜粉条了呢?”
    他面带尴尬地说:“我天天有饭局,但很少在吃饭。”
    那些事,这句话,令我陷人沉思。我庆幸自己一日三餐可以由着自己粗茶淡饭,又想起了“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这句话出自《中庸》第四章,原文如下: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这段话的意思简单归纳一下,就是自以为懂得中庸之道的智者很多,但只有极少人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中庸的内涵与真谛。如吃饭一样,人人都要吃饭,但鲜少有人能品出食物的真味。
    那些遍踏胜景的美食主播和游历人间的业界精英,吃尽天下美食,显然自认为是吃喝上的“知者”“贤者”,绝不是“不及者”,但他们,很少能品出饭食的真滋味。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自信有点儿发言权。天生对物性食材敏感,后天生活条件尚可,培养出良好的口感和体感,什么东西好吃不好吃,总是搭眼一看便知。成年后对吃又特别执着,从来不喝用电锅煮的粥,会被榴莲真的馋哭。有好几次在从上海回北京的高铁上,突然想吃“楼外楼”的红烧肉,就在杭外I下了车。这都是我贪图口腹之欲而发过的“疯”。
    但最近几年,在某位智者的影响下,我放下了对吃的执着,吃什么都很开心。哪怕只是一块戗面馒头,一碗白米粥,一盘白菜豆腐,都乐在其中。
    也就是说,从前的我对吃很执着,但并不开心,每每活在对美食的患得患失中;现在对美味放下了,却总是能从最简单的食物中吃出清甘,获得恬淡。
    所以,就以我个人的蜕变来说说为何我们如此富庶却每每食而不知其味。
    为什么我们总是食而不知其味?
    一贪。贪的点不一样,有的贪便宜,有的贪味觉刺激,也有人二者兼贪。先说贪便宜。吃自助餐是最糟糕的事情,因为吃得太不享受了,全程都是贪婪的。首先就是怕钱吃不回来、不够本,所以得多吃。其次是怕爱吃的那几样美食被别人吃光了,于是内心惴惴不安,明知后厨会不停地补餐,还是无法消除内心的隐虑。
    P3-5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