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一口天文(人类观星简史)(精)
ISBN:9787229171247
作者:作者:温涛//张钰昆//唐弘铭|责编:赵仲夏
定价:¥78.0
出版社:重庆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18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序言:唯独属于你的星空
自序:西北望能望到天狼星吗?
1  史前天文学:人类和宇宙的初次邂逅
  巨石阵:可能是天文台的最早形态
  纽格莱奇通道墓:冬至独有的神秘奇景
  陶寺观象台:季节与节气的初步观测
  濮阳西水坡龙虎蚌塑:二十八宿的起源
  拉斯科洞窟野牛壁画:史前人类眼中的金牛座
2  古代早期天文学:三个文明的探索与发现
  旬星:从神性到尘世
  金字塔:通往闪烁星辰的道路
  中星观测:观象授时
  行星动态:特立独行的五颗“游星”
  诗经中的日食:特殊天象记录
  沙罗周期:日月食背后的规律
  历法:记录时间流逝
  星占起源:天与人的关系
3  古希腊天文学:从诗歌到理性
  《工作与时日》:长诗中的天象与历法
  泰勒斯与米利都学派:探寻宇宙的本源
  从毕达哥拉斯到柏拉图:行星天文学的诞生
  从同心球到水晶球:构建天体运动的物理基础
  两种传统的相遇: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天文学
  实用为先:罗马时期的古希腊天文学
  《至大论》:古希腊天文学之大成
4  古代中国天文学:别具一格的东方范式
  天有异象:夏商周的天象记录
  奠定传统:先秦时期的天文学萌芽
  墓葬中的帛书与漆器:秦汉之际的天文文物
  究天人之际:司马迁与天学三志
  从太初历到后汉四分历:两汉历法的变迁
  论天三家:两汉时期的宇宙论概述
  张衡:浑天说的“代言人”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精彩页/试读片段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数千年前的先民,你最关心的会是什么?也许是温饱问题——农作物能不能按时有好收成;也许是安全问题——如果要外出打猎,如何才能不迷失方向。
    如果想要有好的收成,你就需要掌握寒暑更替规律,避免在错误的时节种植作物而导致颗粒无收;如果你想在外出打猎时不迷失方向,则要有方位概念,同时要懂得利用自然环境辨识方向。
    如今我们想要掌握准确的时间,想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只需要打开手机。而在没有数码设备的远古时代,先民们就要仰赖头顶的天空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
    经过长期的观察,先民们发现了天上日月星辰的出没具有一定的规律。比方说,日出和日落发生在几乎相对的两个方向;太阳到达一天当中的最大高度时,总是位于天空中的一个固定方向①;夜晚有的星星会升起,有的则会落下,但有某个方向的某些星星会一直在天空中闪烁,永远不会落下。这些特殊方位就逐渐形成了后来“东南西北”四方的概念。
    此外,先民也发现了天体运动规律与气候之间的关联性:在北半球地区,当太阳升起时的方位越来越靠近北,正午高度越来越高时,天气会越发炎热;当太阳升起的方位越来越靠近南,正午高度越来越低时,天气则会由热转冷。在此基础上,我们常说的“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概念也很自然地产生了。
    除了太阳,夜晚的繁星也是绝佳的指示工具。先民很早就观测到了北斗七星,并总结出了诸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这种斗转星移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先民们究竟是何时洞悉了这些规律,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们创造出文字以前,就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
    巨石阵:可能是天文台的最早形态
    在英国,有一处用几十块巨大石头围成的圆圈形史前遗迹。它被称为巨石阵,位于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有不少学者认为它就是当地先民们建造的原始天文台。
    目前的考古研究表明巨石阵的建造日期距今5000至4000年,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每块巨石高约4米,宽2米,重约25吨,均为砂岩漂砾(sarsen stones),其中最重的一块可达35吨。这些巨石大约在公元前2700至公元前2400年间,从30千米外的莫尔伯勒丘陵(Marlborough Downs)被搬运至现在的位置。
    关于这一史前建筑的天文学功能,长期以来学术界多有讨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分化为针锋相对的两大派别:一方以天文学家为主体,认为巨石阵蕴含了复杂的天文学内涵,是不折不扣的“远古天文台”;而考古学家大都否认这样的观点,认为巨石阵与天文的联系,仅限于其在建造时参考了当时夏至日日出与冬至日日落方位所形成的连线。
    纽格莱奇通道墓:冬至独有的神秘奇景
    巨石阵并不是孤例。在今天爱尔兰境内博因河谷(Boyne Valley)内的纽格莱奇(Newgrange),有一处修建于约公元前3000年的通道墓。这个墓穴最神奇的一点是,当每年冬至日前后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时,阳光都能射进位于墓穴入口处的狭长切口(学者们称之为roof-box,即“屋顶盒”),穿过近20米长的墓穴通道,直达中心墓室,带来满室光明。
    和今天相比,约5000年前太阳在冬至日升起的方位会更偏南一些,因此如果从通道墓中心墓室的地面往入口处望去,约5000年前太阳光开始射入墓穴时,太阳大致位于人口中央,而在同样的高度下,今天的太阳会出现在入口偏左侧。
    陶寺观象台:季节与节气的初步观测
    在中国境内,我们也找到了类似的考古遗迹。2003年,考古人员在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内发现一处大型半圆体夯土建筑,考古学信息显示该建筑始建于陶寺中期(约公元前2100年),毁于陶寺晚期。
    根据残存建筑的形态判断,建筑最初由13根夯土柱组成,形成了由北至南大致均匀分布的12条狭缝。考古人员还在半圆建筑的圆心附近发掘出了被认为是观测点的多层夯土小圆台,学者们把小圆台与13根夯土柱看作是我国观象台的鼻祖,称其为陶寺观象台。
    P2-7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