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哲学的味道(为什么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
ISBN:9787512695900
作者:作者:孙津|责编:赵广宁
定价:¥46.0
出版社:团结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254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序(一)回归生活世界与经验的哲学
    序(二)
导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哲学的历史结构
    1.分立的哲学
    2.融合的哲学
    3.道理的道理
    4.小结
第二部分
  第二章  选择与存在
    1.主观和客观
    2.选择对于问题的设置
    3.存在的条件
    4.小结
  第三章  命名与指称
    1.相互需要的命名和对象
    2.互为转换的指称和事实
    3.小结
  第四章  说明与陈述
    1.知识的存在形态
    2.道理的运用导向
    3.广告化机制及特征
    4.小结
  第五章  真理与行动
    1.检试对错
    2.成败的可能
    3.总结经验
    4.小结
  第六章  体验与交流
    1.情感和习惯
    2.语言和计算
    3.宽容和规范
    4.小结
第三部分
  第七章  分类与参照
    1.提供理由
    2.认识分类
    3.行为参照
    4.神秘
    5.小结
关键词中英文
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哲学的历史结构
    所谓哲学结构,是指哲学起作用的形态,从描述的角度来讲,就是弄清楚哲学的状况。和众多的文明一样,哲学也是人发明出来的,尽管神话的发明可能更早,但哲学却显得更加高贵,因为它很可能是人在温饱之余闲着没事干的时候想出来的。从逻辑上讲,哲学也会消亡,不过现在看来还为时太早,所以这里的历史结构的意思是把哲学史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同时期和境况中的哲学“意义”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表明,哲学史的整体是由各种意义构成的,所以意义的变化本身才应该是连贯一致的。因此,这里的“结构”并不是哲学史上的各种哲学观点或内容,而是指它们是从什么角度、以什么目的、用什么方式说出来的。就哲学状况的真实性来讲,哲学史不仅是构成性概念,更是经验性概念。由此,通过对哲学历史结构的梳理和阐明,可以为理解这样一种看法提供认识的基础和途径,即哲学其实就是道理的道理,而它的实际功用则是设置问题并建构答案,或者说使问题得以自我展开。
    很难确定哲学是什么时候被发明出来的,不过这里要说的哲学结构在时间上是从近代开始的,直到今天以及可以预见的不远的将来。这样做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古代的哲学不好,或者不如近代以来的哲学深刻,也不是说哲学不可能像科学知识那样不断积累,所以随便截取某一段也能反映或说明全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进步,由此产生或带来的新看法才使哲学具有了“近代”的意义。可以说,从人类发明哲学开始,哲学就具备了它的基本问题,但随着经验科学的进展,哲学越来越被认定为不能只靠主观假定,也不再满足用全能的上帝做最终答案,甚至根本不会相信不能加以证实的推断。正是这些变化,使得近代以前的哲学的实际作用越来越弱,以至于至少从节省篇幅的角度考虑而不必要在此描述它们。事实上,近代以来(直至现代和当代)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现代科学,尤其是相应的技术使绝大多数人相信,文明的趋势是进步的,人类也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换句话说,人们坚信,不管有多大的灾祸,都阻挡不住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人类社会总是有办法克服所有困难,继续发展。
    近代哲学大致从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初开始,也就是欧洲被叫做启蒙时期的那个年代。不管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至少有两个互为因果的现实使得它具有了“启蒙”的特性。一个就是物质世界中科学技术的强劲发展,另一个则是在精神世界始终伴随的从神学理论(严格说或者实际上是宗教权威)摆脱出来的背景和过程。在中国,理性的以及学科分类式的近代哲学至迟在12世纪就形成了,但却没有产生欧洲那种启蒙运动。
    P2-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