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建湖杂技/符号江苏口袋本
ISBN:9787574102361
作者:编者:徐守忠|责编:王左佐
定价:¥46.0
出版社:null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17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千古绝技话沧桑
  第一节  建湖杂技之源——“十八团”
  第二节  杂技与汉唐百戏
  第三节  “十八团”杂技的民间成长期
  第四节  风靡海内外
第二章  筚路蓝缕砥中流
  第一节  建湖县杂技团的诞生
  第二节  江苏省杂技团建制
  第三节  民间杂技和民营杂技团
  第四节  技艺传承的变革
第三章  杂坛毓秀遍华夏
  第一节  建湖杂技对外传播的时期和区域
  第二节  “十八团”的杂技班
  第三节  建湖杂技骄子
  第四节  名人佚事拾撷
第四章  技韵淮风共相融
  第一节  创作溯源
  第二节  门类齐全的节目体系
  第三节  建湖杂技与淮剧
  第四节  中国杂技中的“南派杂技”
第五章  江湖一说相与析
  第一节  建湖杂技的传统行规
  第二节  古老的江湖戏法
  第三节  探秘杂技的神功绝技
  第四节  杂技行话
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建湖杂技是建湖人民创造的艺术珍宝,她同其他源之民间的表演艺术一样,产生于劳动生活,根植于群众之中,是生活的写照,也是劳动的创造。观赏杂技,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上的互动,更是与饱经生活沧桑的杂技人的心灵交流。
    建湖杂技由“角抵”萌芽,汉唐时期起势发展,明清时期趋于成熟。经过2000多年的“自然生长”,建湖杂技逐步演变成一门形式丰富、技艺高超、群体庞大、生命力强的中国民间艺术。
    到了近现代时期,建湖杂技艺人身怀绝技,四海为家,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及华夏,而且走出国门。作为具有很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杂技,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吐故纳新,将“技”融于“艺”,提高了杂技的观赏性,加快了杂技舞台化的步伐,可谓是繁盛一时。正是在这个时期,建湖杂技艺人对中国乃至世界杂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节  建湖杂技之源——“十八团”
    江苏建湖与河北吴桥、山东聊城,是我国杂技艺术的三大发祥地,而建湖杂技则起源于县境的“十八团”(即今庆丰镇)。
    一、“十八团”的由来
    “十八团”是建湖县庆丰镇的俗名,是这一地域十八个村庄的统称。
    在古代,这里东临黄海,沿海滩涂尽为盐场,是传说中的夙沙氏(古部落首领)率领民众“煮海为盐”的地方。起初,人们用“官铸官给”的“盘铁”作为煎盐的工具,一副硕大的盘铁分为四片,每片又分成若干块,由各盐户分头保管,煎盐时再聚到一起,用铁栓拼成一副大盘使用。盘铁又大又重,分成小块一是便于保存,二是为了让各盐户互相牵制,以防私煎私贩。到了汉、唐时期,煎盐改用铁锅。铁锅虽比盘铁煎盐方便,但仍然又重又大,而且要架在较大的盐灶上,每灶由多家“亭户”共煎共煮,叫做“团煎”或“团煮”。这样,“团”就成了盐区的生产组织,每个盐场下设若干个“团”,每“团”又设若干“灶户”,各场灶户聚“团”煎盐,不得离“团”外出私煎。庆丰镇地域古有南北两个盐场,南场八个“团”,北场十个“团”,即十八个盐业生产单位,这一带区域就被俗称为“十八团”。
    后来,随着滩涂的淤涨,海岸线不断向东推移,十八团渐渐远离大海,失去了盐业生产的条件。经过千百年的沧桑之变,这里的盐场不见了,但“十八团”的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十八团”专指当时的十八个自然村落,这里的村民多以杂技谋生,随着这些杂技艺人的足迹所至,“十八团杂技”便在全国杂技界逐步成为一个著名的标识。
    二、“十八团”的杂技缘
    建湖位于盐城西北部,俗称盐城西北乡。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人在射阳湖一带生活劳作,孕育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先秦时即有傩舞(古时在腊月问驱除疫鬼的仪式时跳的一种戴面具的舞蹈),秦、汉时即有百戏(杂技)活动,县内遗存的石刻、陶罐、铜镜中均有生动的描绘,说明“十八团”在当时已经是百戏的一个集散地。1980年,在对邻近“十八团”的草堰口西汉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墓室的石壁上就绘有类似现代摔跤的“角抵图”,在出土的陶罐上还依稀可见杂技的图形。据说在汉代,就有“十八团”籍的杂技艺人在宫廷充当“象人(演艺者)”之职。在九龙口镇收成村,建于唐初的罗汉院前的广场上曾有一座“优台”,专供表演乐舞、百戏之用。优台的墙体上,刻有扛鼎、寻樘(爬竿)、吞刀、吐火等杂技表演的画面,只可惜这座优台已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这些都说明“十八团”的杂技由来已久,是建湖杂技的源头所在。
    自古以来,“十八团”近百里方圆内的百姓对杂技情有独钟,男女老幼随时都能亮出一手。每当劳动余暇,从六七岁的儿童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乐于利用随手可得的劳动工具或生活用具,在田间、村头、场头、院落练功习艺,一来自娱自乐,二来锻炼体魄,长期下来就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逢到节日或坊铺开业、生日庆典、男婚女嫁,人们都会请杂技班子前来表演一番,以营造欢庆气氛,娱悦心情,此风一直传至今日,未见衰减。当地不少人家把杂技视为“老祖业”,经过代代相传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致武汉、沈阳、广州、北京、天津等地的二十多个杂技表演团体里,至今有很多“十八团”籍的演员,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艺术团体,还有一些建湖籍杂技艺人的后裔。建湖因为“十八团”而被誉为“中国杂技之乡”,可谓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P3-7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