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序
绪言
第一篇 总叙
第一章 六派以前的思想史概观
第二章 六派群体之形成过程
第三章 六派之间主要的同异点
第二篇 前弥曼差派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弥曼差派的教理
第一节 概观
第二节 出发点与量论
第三节 声常住论
第四节 本派的业观与神观
第五节 本派的论究方法及其与正理-胜论派的关系
第三篇 数论派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僧去耶颂》成立之前的数论思想发展
第一节 数论思想之起源及与原始佛教的关系
第二节 古奥义书中数论思想的开展
第三节 《摩诃婆罗多》的数论思想之发展
第四节 前自在黑的数论传统
附录:数论派的教义书及其注释
第三章 数论派之形而上学
第一节 哲学研究之动机与方法论
第二节 无神观
第三节 数论的二元论特质
第四节 自性
第五节 神我
第六节 两元的交涉
第四章 现象论
第一节 现象生起的次第
第二节 世界观
第三节 有情论
第五章 数论派的修行解脱观
第四篇 瑜伽派
第一章 总说
第一节 印度思想和瑜伽以及研究资料
第二节 瑜伽之定义和本质
第二章 瑜伽的起源及发展
第一节 瑜伽思想之兴起以及瑜伽-数论关系
第二节 瑜伽思想在奥义书中的展开
第三节 《摩诃婆罗多》中的瑜伽思想
第三章 波檀迦梨之《瑜伽经》或瑜伽派
第一节 序说
第二节 《瑜伽经》的哲理
第三节 修行法
第四节 神通与解脱
第四章 余论
第一节 《瑜伽经》以后的态势
第二节 瑜伽的宗教意义
第五篇 胜论派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胜论的教理(分析的观察)
第一节 句义
第二节 实句义
第三节 德句义
第四节 业句义
第五节 同句义、异句义和俱分句义
第六节 和合句义
第七节 有能与无能
第三章 胜论的教理(综合的观察)
第一节 因果观(附因中无果论)
第二节 不可见与神
第三节 世界的成立与坏灭
第四节 有情论
第五节 胜论的实践方面
第六篇 正理派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教理概说
第一节 出发点与十六句义总说
第二节 人生观(第二句义)
第三节 语言和思想的联系
第三章 论理
第一节 知识论(第一句义)
第二节 论式论(第五、第六、第七句义)
第三节 关于遍通性
第四节 议论法的种类(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句义)
第四章 误谬论
第一节 因的误谬
第二节 不正当的驳论(第十四、第十五句义)
第三节 关于议论的败相(第十六句义)
第五章 余说——杂观
第七篇 吠檀多派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跋达罗衍那的《吠檀多经》
第一节 概观
第二节 出发点与知识来源
第三节 梵论:第一章的主旨
第四节 第二章 的主旨
第五节 有情论:第二章第三节至第三章第二节
第六节 修行解脱论:第三章第三节至第四章之全部
第七节 本经与数论思想的对照批评
第三章 《曼杜基颂》
第一节 概观
第二节 教理
第四章 商羯罗阿阇梨的吠檀多观
第一节 概观
第二节 上智与下智之所以区分(无明论)
第三节 梵论
第四节 世界观与有情观
第五节 修行解脱论
第六节 批评
第五章 罗摩奴阇的吠檀多观
第一节 概观
第二节 对商羯罗派的态度
第三节 罗摩奴阇的教理
第六章 沙檀难陀的《吠檀多精义》
附录:数论的三德论
名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