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家庭和院子里的生物
01 病毒:“发发汗感冒就好了”是伪科学?
02 细菌:过度使用抗生素会有危险?
03 霉菌:是毒素,也是美味的食物?
04 常驻菌:大便和屁为什么是臭的?
05 人体内的寄生虫:日本曾经是“寄生虫的王国”?
06 螨虫:为何在被褥里繁殖?
07 蚂蚁和白蚁:蚂蚁是蜂类的亲戚,那白蚁呢?
08 蚊子:吸人血的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
09 苍蝇:苍蝇为什么难打
10 蜘蛛:家里的蜘蛛不会结网?
11 蟑螂:长相和3亿年前一模一样的“活化石”?
12 金鱼:金鱼是人工育种的产物?
13 龟:长寿的秘密在哪里?
14 仓鼠:每天能跑几十千米?
15 老鼠:什么都啃是因为牙齿会不停生长?
16 猫:你能一眼识别出野猫吗?
17 狗:为什么在一万年前被人类驯服了?
专栏1 生物分类学的发展
第2章 公园、学校、街道里的生物
18 西瓜虫:在迷宫中可以不迷路就走到终点?
19 蜂:可怕的不是蜂毒,而是过敏反应?
20 鼻涕虫、蜗牛:为何撒盐会使它们融化?
21 蚯蚓:达尔文穷极一生去研究
22 蝴蝶、蛾子:肉虫和毛虫、蝴蝶和蛾子有什么不同?
23 蜻蜓:史上最大的昆虫是蜻蜓?
24 石龙子·草蜥:怎样才能切断自己的尾巴?
25 麻雀:为什么每天早上都要叽叽喳喳?
26 燕子: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00千米/时?
27 蝙蝠:日本也存在吸血蝙蝠吗?
28 兔子:为什么要吃自己的粪便?
29 椋鸟:为何要群集在车站前?
30 鸽子:为什么信鸽可以送信?
31 乌鸦:是乱翻垃圾的捣蛋鬼,还是代表吉兆的神鸟?
32 狸(貉):因为胆小所以很会装死?
专栏2 生物的五大类群
第3章 山野、田野、牧场里的生物
33 蚂蚱、蝈蝈、蟋蟀、金蛉子:鸣虫的“耳朵”长在哪里?
34 螳螂:雌性为何要在交配时吃掉雄性?
35 独角仙、锹形虫:为什么能在短短两个小时里长出角?
36 日本树莺:为什么树莺被认为是黄绿色的?
37 蛇:为什么能将巨大的猎物整个吞下?
38 家鸡:禽流感疫苗是用鸡蛋做成的?
39 浣熊:很可爱,但是不能摸?
40 狐狸:为何狐狸会被奉为“神的使者”?
41 绵羊:为什么羊毛冬暖夏凉?
42 山羊:为什么吃了纸也没事?
43 鹿:华丽的鹿角不是骨头,而是皮肤?
44 马:会大量出汗的只有马和人类?
45 家猪:一种用野猪改造出来的经济动物?
46 牛:高级和牛都是从同一种牛改良而来?
47 熊:遇到熊的时候“装死”没用?
专栏3 什么样的生物属于动物?
第4章 水边、河里、海里的生物
48 水黾:往水里倒洗涤剂就会沉下去?
49 青蛙:可以把自己的胃吐出来清洗?
50 小龙虾:为何被指定为外来侵略物种?
51 鲤鱼:是“会游泳的宝石”?
52 鸭子:斑嘴鸭为什么要在春天搬家?
53 双壳贝:不能张开的贝不能吃?
54 水母:为何在中元节的时候大量出现?
55 沙丁鱼:为什么“弱小”的沙丁鱼可以辟邪?
56 秋刀鱼:吃了真会变聪明吗?
57 鲑鱼:鲑鱼是红肉鱼还是白肉鱼?
58 鳗鱼:从马里亚纳海域远道而来?
59 螃蟹:蟹黄不是螃蟹的脑子,而是内脏?
60 河豚:河豚的毒性超过氰化钾1000倍?
61 乌贼、章鱼:章鱼的墨汁为什么不能用来做菜?
62 青甘鱼:每长大一圈名字都会变的鱼?
63 金枪鱼:万一资源枯竭,将来就吃不到了?
专栏4 食物链,以及生物之间的联系
第5章 我们“人类”
64 数量一再增加的人类
65 人类的进化和直立行走
66 人类的手和不断变大的大脑
执笔人
0l 病毒:“发发汗感冒就好了”是伪科学
普通感冒、流感、咽结膜热、麻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风疹、疱疹、肝炎(甲型、乙型、丙型)等——我们身边的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非常小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虽然构造简单,病毒却能感染包括人、动物、植物在内的各种生物,危害它们的健康。病毒无法独自存活,必须通过感染其他生物的细胞来增加自己的数量。
病毒的大小为20—970纳米㈣。将病毒和大小为1~5微米的细菌放在一起,便会发现它们比细菌还要小得多。绝大多数病毒的个头在300纳米以下,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被野口英世忽视的病毒
黄热病是一种主要在非洲热带地区和中南美洲流行的疾病,以蚊叮咬为传播途径。黄热病早期症状为患者发高烧,烧退后患者出现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并伴有黄疸,这种疾病也因此得名。黄热病的致死率可达5%~10%。
头像被印在日本千元纸钞上的野口英世,曾在1918年宣布发现了黄热病的病原菌(细菌)。然而,这种病原菌在日后被证实为另一种与黄热病症状相似的疾病的病原菌,野口英世的发现被证明是错误的。事实上,黄热病并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是由病毒引起的。
野口英世对细菌致病说的固执,使得他在研究中错误判断了病原体。最终,野口英世因黄热病而倒下,不幸去世。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年复一年来势凶猛的流感病毒,究竟是怎样在人群中传播的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感染。流感病毒侵入体内,并黏附在人体细胞的表面,这一过程被称为感染。感染者会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将携带病毒的飞沫喷出体外。这种随飞沫传播的方式,是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即飞沫传播。此外,用沾有病毒的手触碰口鼻部也会导致感染,这是接触传播。
预防流感传播的重点在于“接种疫苗”“正确洗手”“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保持室内湿度”,以及“在病毒流行期间避开人群”。一旦患上流感,我们的身体便会出现“38℃以上的急性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浑身无力”“咽喉肿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有时还伴有食欲不振、呕吐、腹痛和腹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流感病毒无时无刻不在变异,几乎一年都会有新型的流感病毒出现。◎用发热来抑制病毒增殖
我们会得感冒,是因为咽喉和鼻腔受到了鼻病毒(增殖于鼻、喉黏膜)、冠状病毒(增殖于鼻黏膜)、腺病毒(增殖于喉黏膜)等病毒的感染。
感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浑身无力、呕吐、咳嗽、打喷嚏。
这些症状都是身体遭到病毒入侵时的正常反应,会出现这些症状,说明身体正在想方设法恢复到感染前的状态。这是努力抗击外敌的结果,这些症状也可以被视为我们身体健康的标志。
病毒的共性之一是不耐高温。病毒之所以要去感染咽喉和鼻腔,是因为这些部位的体温较低(33~34℃)。
当发热症状显现时,我们首先会感到一阵发冷。感觉到冷,说明我们的体温正在上升。事实上,我们是在通过发热使体温升高,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增殖的效果。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