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以色列简史(1897-2011)(精)/万有引力
ISBN:9787218158600
作者:作者:(英)马丁·吉尔伯特|责编:陈晔|译者:扈喜林
定价:¥98.0
出版社:广东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22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引言
赫茨尔和犹太家园1897
移居1900-1914
《贝尔福宣言》1917
巴勒斯坦的解放1918
英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1917-1923
希伯来大学的建立1925
筹备建国1922-1933
努力奋斗1933-1939
犹太人移入规模被限制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冲突升级1945-1947
遭受攻击1947-1948
耶路撒冷被围1948
独立战争1948-1949
逃离阿拉伯1948-1958
建设以色列1948-1967
六日战争1967
鏖战耶路撒冷1967
战争间隙1967-1973
十月战争1973
苏联犹太人的大出走1948-1991
直面恐惧,谋求和平1973-1978
黎巴嫩战争1982
艰难漫长的和谈之路1982-1991
和平进程:奥斯陆会谈及后续1992-1994
拉宾遇刺1995
进入21世纪的和平进程1996-2011
渴望世界和平
译文
索引
参考书目
图片出处
致谢

精彩页/试读片段

    1897
    赫茨尔和犹太家园
    犹太人西奥多·赫茨尔出生于匈牙利,曾在维也纳当记者。1894年,法国军方起诉犹太裔军官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上尉,说他是德国间谍。
    后来,德雷福斯被判有罪。这件事在世界犹太人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很显然,促使这一审判的是广泛存在的反犹思想:对犹太人的嫌恶。这种嫌恶可能引爆仇恨和不公正,比如它在这件事中引起的后果。赫茨尔被维也纳报社派到巴黎后,报道了对德雷福斯的审判。人们强烈的反犹情绪让他大为震惊。他认识到,犹太人无法指望他们所生活的国家对他们表现出任何善意。
    回到维也纳后,赫茨尔提出了针对罪恶反犹行为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犹太复国运动。他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专属于犹太人的,由犹太人来治理的国家,地点在古代犹太人的家园所在地,即巴勒斯坦。当时,巴勒斯坦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帝国的统治者是土耳其的苏丹。赫茨尔四处活动,寻求支持。1897年,他在瑞士巴塞尔召集了一次会议。参会者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聚居区。俄国人最多,还有人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和西欧其他地区。
    第一届犹太复国大会(First Zionist Congress)—针对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和他们当时所生活的国家——发表了一份文件,即《巴塞尔计划》(Basle Programme)。该计划表现出来的决心和信心让人们大感意外。该计划的第一句话就是:“犹太复国运动的宗旨是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被广泛承认的,合法的家园。”
    因此,这需要犹太人回到《圣经》中的“以色列地”,这一回归在过去的2000年来一直是犹太人精神和情感的寄托。现在,这一回归有了一个现实的形式:犹太复国运动,即回到犹太人的故乡(Zion)。这是一个政治目标。犹太人的领导者们决心通过国际外交和民族斗争实现这一目标。与会者们宣布他们是一个共同的民族,这是一个知晓故国在何处,决心在那里缔造国家的民族。
    第一届犹太复国大会制定并立即开始落实四项具体工作。第一项工作是鼓励犹太农民、工人和技术人员“系统地移居”当时土耳其统治的巴勒斯坦。第二项工作是推动建立有助于实现复国运动目标的团体,“组织和团结”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个任务不应采取迂回或秘密方式进行,而应该按照犹太人所在国的法律公开进行。
    第三项目标是强化“犹太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当时,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满足于在当地扮演创造性、建设性的角色,满足于争取全面、有效地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权利,满足于做任何一个愿意收留他们的国家的爱国者。还有一些人向往国际社会主义和国际联合事业,甚至向往世界革命理念。他们对复国思想不屑一顾,认为复国思想是无国界无阶级社会里的一种消极冲动。
    第四项工作是利用各种政治途径“谋求世界各国对犹太复国目标的支持”。后来,经过50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
    P6-10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