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年学生优秀论文集
ISBN:9787516426104
作者:编者:刘川|责编:侯春霞
定价:¥98.0
出版社:企业管理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328页
商品详情
目录

一等奖
“互联网 +”下“云招聘”就业服务满意度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大学生求职视角
让博物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对江门博物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分析
文化自觉视域下潮州红色文化传承有效性研究报告
论非遗产业化过程中传承人的困境与发展出路——以东莞莞香、潮州木雕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以广东省为例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研究
二等奖
股权结构视域下公司治理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实现路径
心理契约视角下 00 后新生代员工离职行为分析
顺德逢简水乡美食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深圳都市圈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中国与 CPTPP 成员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互补性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广东省理工科院校的调查分析
乡村小学党史教育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石秀山小学党史教育为例
关于 00 后大学生追星现象的研究
基于 VR 技术的高校线上教育新模式探析
基于犹豫模糊 FMEA-GRA 方法的返贫风险因素识别
基于模糊六西格玛满意度指数和模糊公理设计的老人鞋评价方法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三等奖
数字科技 Y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优化研究
加入 CPTPP 将如何积极影响中国快递业的发展
高校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关于创建“美丽乡村”的调研报告——以诗洞镇为例
从旅游视角论揭阳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互联网买菜平台的商业模式分析——以多多买菜和叮咚买菜为例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众文化平台“破圈”路径探析——以哔哩哔哩的圈层传播战略为例
文化特色视角下的“城市名片”创建研究——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

精彩页/试读片段

    非遗产业化过程中传承人所面临困境的成因
    (一)社会大众对非遗产品的消费有限
    我国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与多方机构共同发布的《2019年非遗新经济消费报告》显示,300元以内的非遗产品更受欢迎,200元以内的女装、300元以内的男装等品类在销售时表现更好。然而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非遗消费是“低频”消费。非遗产品平均消费量在各线城市的表现也不相同,一线城市为2。2件,二线城市为1。4件,三线城市为1。3件。其中,听说过非遗产品但没有购买过的消费者占七成。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对于非遗产品的消费能力较低。另外,有些非遗产品的价格远超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如一斤东莞莞香的市价比一斤黄金还要昂贵,大众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就更为有限。
    (二)国家有针对性的政策帮扶少
    发达国家在非遗传承人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其中尤以日本为突出。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非遗传承人”理念并将其写入法律条文的国家。自1955年起,日本将其国内各类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传承人群体认定为日本的“人间国宝”,“人间国宝”每年可获得税收优惠与200万日元的资金支持。然而,我国在非遗传承人保护方面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2011年颁布并实施,对于非遗传承人采取层级认定方式,并进行不同等级的补助。我国各地区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传承人补助标准,以广东省为例,国家级传承人可得到3万元/年的资助,省级传承人可得到2万元/年的资助。诚然,这笔资助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但对于非遗传承保护的作用依然有限。
    (三)市场的认知度不高
    当下我国社会大众对于非遗的了解有限,很多人从未听闻,更别提认识非遗产品所蕴含的独特传统文化与高超审美意境等。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甚至对非遗产品工艺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永新华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非遗认知与需求研究报告》显示,在抽取的一万人样本中有八成以上的人不会主动关注非遗,仅14%的被调查者会主动关注非遗,人们对于非遗传承人的认知度低,知道非遗产品内涵的比重更低。
    (四)传承人的培育不规范
    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主要靠师傅对徒弟的言传身教,耗时长,并且还存在传男不传女等陋习,使得传承范围狭窄,手艺日渐封闭,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另外,自古手艺行就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所以在非遗传承人培养过程中存在师傅不愿倾囊相授,保留独门技艺的情况。然而,一旦师傅离开人世,其技艺亦会灭绝,这是人类文化的一大憾事。在互联网时代,许多匠人采用录制视频等现代传媒方式教授非遗工艺,但非遗工艺的学习更多需要的是实践动手操作、长期经验积累,所以当下视频教学的效果实在有限。
    (五)年轻人学习非遗技艺的积极性低
    非遗技艺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光是练好基本功往往就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加之预期收益有限,因此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当前人们更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往往将进入大学作为目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多人只是把非遗技艺学习作为一种课余或者业余爱好,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学习非遗技艺是不学无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年轻人学习非遗技艺的积极性,不利于非遗传承人的培养。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