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人类的终极问题(未来篇)
ISBN:9787108074119
作者:作者:(美)袁越|责编:崔萌//赵庆丰
定价:¥59.0
出版社:三联书店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32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序:我也喜欢琢磨一些现实的问题
第一章 人类未来吃什么?
  引言 全球农业考察记
  农业一万年
  未来的粮食
  未来的瓜果蔬菜
  未来的蛋白质
第二章 人类未来用什么?
  引言 未来的材料
  被材料改变的人类
  钢筋水泥的功与过
  塑料,想说爱你不容易
  穿衣服的学问
第三章 未来的能源
  引言 能源:人类想象未来的无限可能
  人类能源简史
  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电氢之战
  核能:人类的终极能源

精彩页/试读片段

    为什么种地还要强迫呢?狩猎采集难道不是一种更辛苦的生活方式吗?
    按照传统教科书上的说法,农业的发明是人类进化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我们的祖先自20多万年前诞生在非洲之后,就一直靠狩猎和采集为生,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直到1万年前新月沃地的居民们灵机一动发明了农业,人类终于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安逸生活,人类文明从此走上正轨。
    教科书还告诉我们,农业的发明也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这个说法有两个看似无可辩驳的证据:一、全世界至少有6个独立的农业发源地,当地人在没有外来经验借鉴的前提下,独立地发明出了农业,这说明农业是人心所向,只要想到了,一定会去做。二、如果一个农业部落(包括畜牧业)和一个狩猎采集部落之间爆发冲突,几乎总是以前者获胜而告终。如果两者发生融合,只要自然条件允许,农业一定会取代狩猎采集,成为融合民族新的谋生方式,历史上找不到任何反例。这两个证据似乎说明,农业代表着先进文明,狩猎采集代表着落后文明,人类一旦学会了种地,肯定会主动放弃采猎生活。
    但是,在非洲进行的一系列田野调查颠覆了这个观点。一批人类学家跟踪调查了一个名为卡拉哈利(Kalahari)的游猎部落,发现这个部落的成员每周平均只需花12~19小时找吃的,其余时间不是在树荫下乘凉就是在和朋友家人聊天,日子过得非常逍遥。相比之下,早期农民活得非常辛苦,几乎每天都要下地劳动,工作强度反而要比狩猎采集者大得多。
    换句话说,比起狩猎采集来,种地反而是一种更加艰苦的生活方式,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耶利哥古城的那个酋长用尽了各种手段威逼利诱,甚至不惜组织手下人建造了那样一座巨无霸,这才让周围的居民们甘愿放弃狩猎采集生活,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代农民。
    如果这个说法是对的,我们的祖先当初为什么要放弃舒适的采猎生活,改以务农为生呢?答案要从地球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说起。农业的起源
    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我们有很强的自由意志,想干啥就干啥。其实人类一直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遵守这个系统的基本法则,没有例外。
    按照著名的加拿大植物生态学家和农业史专家拉奥·罗宾逊(RaoulRobinson)教授的说法,大自然有三个基本法则,无论是谁都必须遵守:第一.任何一个固定空间的环境承载力都是有限的,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有一个数量上限,无法超越。第二,每个物种所占有的生态位也是有限的,比如陆地动物很难生活在海里,热带植物不可能在极地生根发芽。第三,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速度都必须超过其环境承载力的上限,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保险系数,否则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个物种就有可能灭绝。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前两个法则和第三条法则是互相矛盾的,如果它们必须同时成立的话,那只能意味着两件事:要么每个生物个体都活得不舒服,始终处于半饥饿的状态,要么很多生物个体都必须死,把有限的资源留给别人。事实证明,这正是生物界已经持续了亿万年的状态,也是物种进化的原始动力,毕竟“适者生存”又可以翻译成“不适者死”。
    P15-16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