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三篇 化学反应
第9章 离子类型反应
9.1 酸碱反应
9.1.1 酸碱质子理论
9.1.2 酸碱电子理论
9.1.3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9.1.4 弱酸、弱碱解离平衡
9.1.5 酸碱平衡移动
9.1.6 缓冲溶液
9.1.7 酸碱反应在能源存储中的应用
9.2 配位反应
9.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9.2.2 配位平衡的移动
9.2.3 配位反应机理
9.2.4 配位反应在能源存储中的应用
9.3 沉淀反应
9.3.1 溶解度与溶度积
9.3.2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9.3.3 溶度积规则
9.3.4 沉淀 溶解平衡的移动
9.3.5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9.4 亲电反应
9.4.1 亲电加成反应
9.4.2 亲电取代反应
9.4.3 亲电反应与能源存储
9.5 亲核反应
9.5.1 亲核取代反应
9.5.2 亲核加成反应
9.5.3 亲核反应与能源存储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 自由基反应和聚合反应
10.1 自由基反应
10.1.1 自由基简介
10.1.2 三种自由基反应
10.2 聚合反应
10.2.1 高分子简介
10.2.2 缩聚
10.2.3 加聚
10.2.4 开环聚合
习题
第11章 氧化还原反应
11.1 氧化数、氧化还原及方程式的配平
11.1.1 氧化数
11.1.2 氧化和还原
11.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1.2 原电池
11.2.1 原电池的组成
11.2.2 电极及其分类
11.2.3 原电池符号
11.3 电极电势
11.3.1 电极电势的产生
11.3.2 标准电极电势
11.3.3 能斯特方程式
11.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1.4.1 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改变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1.4.2 溶液酸碱性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1.4.3 生成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1.4.4 形成难解离物质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1.5 电极电势的应用
11.5.1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1.5.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1.5.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1.6 常用化学电池
11.6.1 碱性锌锰电池
11.6.2 锂电池
11.6.3 燃料电池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篇 基础应用
第12章 能源化学基础
12.1 能源概述
12.1.1 能源的含义及作用
12.1.2 能源的分类
12.1.3 能源的发展历程
12.1.4 世界及中国能源现状
12.1.5 能源储备及消费
12.1.6 能源危机
12.2 能源化学
12.2.1 能量转化
12.2.2 能量储存
12.2.3 新能源技术
12.3 典型可再生能源介绍
12.3.1 太阳能
12.3.2 生物质能
12.3.3 氢能
思考题
习题
第13章 含能物质基础
13.1 含能物质概述
13.1.1 含能材料的内涵和分类
13.1.2 含能材料的地位和作用
13.1.3 含能材料的基本性能特征
13.1.4 对含能材料的应用要求
13.1.5 新型含能材料的发展趋势
13.2 几类重要含能物质及其合成
13.2.1 高氮类化合物
13.2.2 全氮化合物
13.2.3 亚稳态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思考题
习题
第14章 储能化学相关材料简介
14.1 储氢材料
14.1.1 储氢材料概述
14.1.2 储氢材料的基本特征
14.1.3 储氢材料的分类
14.1.4 储氢材料的发展概况
14.2 电催化剂材料
14.2.1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
14.2.2 质子交换膜氢氧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纳米材料
14.2.3 锂 空气电池碳基催化剂纳米材料
14.3 锂电池材料
14.3.1 锂电池材料概述
14.3.2 锂电池材料分类
14.3.3 锂电池特性
14.3.4 锂电池的用途
14.3.5 锂电池结构组成
14.3.6 常见的锂电池
14.4 电容器材料
14.4.1 电容器概述
14.4.2 电容器的物理性质
14.4.3 平板电容器的电容
14.4.4 介质
14.4.5 主要参数
14.4.6 电容器的分类
14.4.7 几种电容器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录1 国际单位换算
附录2 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3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98 K)
附录4 常见难溶化合物溶度积常数(291~298 K)
附录5 标准电极电位(298 K,水溶液)
附录6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98 K)
附录7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Y)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