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种子传播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种子传播生态学的含义
二、种子传播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三、种子传播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种子传播生态学的经典假说
一、逃避假说
二、拓殖假说
三、定向传播假说
第三节 种子传播生态学研究的发展现状
一、文献计量研究的数据收集与方法
二、文献特征与研究力度
第二章 种子传播成本与自体传播
第一节 种子传播成本
一、种子传播的成本类型
二、不同种子传播阶段的成本与权衡
第二节 弹射传播
一、弹射传播的种类
二、不同弹射机制的典型案例
三、弹射传播机制
第三节 吸湿性传播
一、吸湿性繁殖体的结构
二、吸湿性运动的生物学机制
三、打钻过程与影响因素
四、吸湿性繁殖体的功能和适应
第三章 风媒传播与翅果的二次传播
第一节 风媒介导下的种子传播
一、依靠风媒传播的植物种子特征
二、风媒下植物种子的空间传播力
三、风媒传播植物种子的非随机释放
四、风媒传播与种子生物量及竞争能力权衡
第二节 翅果的二次传播
一、翅果分布与类型
二、翅果的初次传播
三、翅果在不同媒介下的二次传播
第四章 水媒传播与鱼类传播
第一节 水媒介导下的种子传播
一、依靠水媒传播的植物种子特征
二、水媒传播种子的漂浮及沉降特征
三、水媒传播的一般过程与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鱼类传播
一、食果/种鱼类的生理结构与食性选择
二、鱼类与植物果实/种子的相互作用
三、运动和消化行为权衡对种子传播的影响
第五章 节肢动物介导下的种子传播
第一节 蚂蚁传播
一、油质体
二、蚂蚁介导下的种子命运
三、蚂蚁传播的特征
四、影响蚂蚁传播种子的因素
五、蚂蚁传播的意义
第二节 蜣螂传播
一、蜣螂介导下的种子命运
二、影响蜣螂传播种子的生物因素
三、影响蜣螂传播种子的非生物因素
四、影响蜣螂传播种子的其他因素
五、蜣螂传播对植物的意义
第六章 脊椎动物介导下的种子传播
第一节 啮齿动物传播
一、啮齿动物的贮食类型
二、啮齿动物的贮食传播
三、啮齿动物与植物间相互作用
第二节 爬行动物传播
一、食果蜥蜴是种子传播者吗
二、食果蜥蜴分布范围及其传播特征
三、食果蜥蜴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鸟类传播
一、食果鸟的捕食方式
二、食果鸟对种子的影响
三、食果鸟与种子的协同进化
四、水鸟介导的植物种子传播
第四节 食肉动物传播
一、食肉动物的首次传播途径
二、食肉动物的体内二次传播
三、动物体内二次传播的影响因素
四、植物对动物体内二次传播的适应潜力
五、食肉动物二次种子传播的意义
第七章 动物媒介的一般传播模式
第一节 动物体外传播的动物因素
一、动物种类
二、种子附着部位
三、动物行为
第二节 植物对动物体外传播的影响
一、种子形态结构
二、种子附着潜力
第三节 种子/果实对动物体内传播的影响
一、化学性状
二、物理性状
第四节 动物对种子体内传播的影响
一、动物种类
二、动物行为
三、动物的生境选择
第五节 粪传播
一、粪便类型
二、粪便中种子的数量与组合
三、粪便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第八章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种子传播
第一节 人媒传播的分类
第二节 人为载体的种子传播途径
一、交通运输
二、旅游
三、服饰
四、农用机械
第三节 人为改变的种子传播途径
一、气候变化
二、生境破碎化
三、人工障碍物
四、城市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