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马克思的20个瞬间
ISBN:9787208151208
作者:作者:肖鹏
定价:¥35.0
出版社:上海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237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熟悉的陌生人——1818年,童年卡尔
第二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1835年,人生志向
第三章  文艺青年变学霸——1836年,大学生活
第四章  哲学博士炼成记——1841年,博士论文
第五章  初入职场遇苦恼——1842年,报社工作
第六章  幸福终于来敲门——1843年,新婚燕尔
第七章  穿越时空话手稿——1844年,哲学革命
第八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1845年,新世界观
第九章  旷世宣言惊风雨——1848年,不朽宣言
第十章  贫穷不限制思想——1849年,流亡伦敦
第十一章  指点江山论中国——1853年,关注中国
第十二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1857年,批判事业
第十三章  观察历史的慧眼——1859年,唯物史观
第十四章  使命责任重于山——1862年,革命导师
第十五章  谁与我生死与共——1866年,伟大友谊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病危书——1867年,鸿篇巨著
第十七章  国际歌由此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
第十八章  活化石也有春天——1877年,转向东方
第十九章  他永远地睡着了——1883年,与世长辞
第二十章  马克思从未离开——2018年,名垂青史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熟悉的陌生人——1818年,童年卡尔
    马克思的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则出身荷兰裔犹太贵族,带着丰厚的嫁妆来到特里尔,据说光现金就相当于特里尔一个普通手工业者工作三四十年的收入了,加上父亲靠谱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这些都无疑为马克思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环境。罕丽达一辈子规规矩矩、相夫教子,被人评价为“一个典型的荷兰主妇,为家庭贡献了一生”。马克思的姨妈索菲亚,也就是他母亲的妹妹,留在了荷兰,嫁给了商人里昂·飞利浦,他就是电器王国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看得出来,马克思虽不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富二代”,但起码也算得上是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马克思是家中第三个孩子,聪明伶俐,充满朝气。他尤其敬重自己的父亲,不但一直随身携带父亲的相片,在往后外出求学的过程中也经常与父亲来往书信,汇报思想动态,交流情感。
    在马克思不到两岁的时候,全家从先前的住宅搬到了西梅翁街1070号,和亨利希的老朋友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一家成了邻居。这家不搬则已,一搬不得了,为马克思送来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那个人到底是谁,我们后面再说。
    有人可能会问,马克思的家庭条件这么好,是不是从小就上贵族学校?不,马克思其实没上过小学,他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亨利希除了教他德文、算术和图画课程之外,还经常带他去参观各种展览,游览名胜古迹,给他讲历史故事,分享世界各地的风俗和最新的要闻。每次爸爸讲课,小卡尔总是瞪圆双眼,认真听讲。隔壁好邻居威斯特华伦也是个博闻广识的民主人士,当马克思来家里做客时,就给他讲讲希腊故事,背诵几段莎士比亚的剧本。日复一日,小卡尔虽然没有进过学校,却在心里种下了很多智慧的种子,知识水平恐怕比同龄的许多孩子都要高一些。小卡尔特别爱思考,总是喜欢寻根问底,从小就显露出了对哲学的懵懂兴趣。有一次,他刨根问底地缠着母亲询问“抽象”和“具体”到底是什么,把罕丽达折腾得够呛,随后,他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早上起来,看见妈妈在做饭,我打开具体的窗户,吸了一口抽象的空气。”如果马克思生活在今天,一个孩童写出这样的名言金句应该也能上头条和热搜了吧!
    马克思的童年可以说过得无忧无虑,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上不完的外文补习班和奥数竞赛班,他大部分时间都与自己的姐妹、邻居一起玩耍,尽享童年的欢乐。他从小就机智过人,鬼点子很多,成了左邻右舍公认的“孩子王”,小伙伴们都愿意跟他玩,听他调遣。小卡尔总有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本事,他的小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总能在做游戏时玩出新花样,给大家讲各种美妙动听的故事。
    当然,和大多数人一样,马克思的父母也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法官、大律师。可小卡尔年纪轻轻就想法独特,他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与众不同的择业观,你猜得到是什么吗?P8-10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