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是一本学者随笔集,分”鲁迅篇”和”群星篇”两部分。作者陈漱渝对中国现代文坛高度了解,将其中较有价值和趣味的掌故逸闻梳理成文。史料可靠,行文生动,既可供专业人士评鉴赏读,也可作为普通读者增添知识、休闲陶冶的读物。
上篇:鲁迅篇
鲁迅的魅力
从“鲁迅”的笔名谈到猜名术
寻求反抗和叫喊的呼声——鲁迅最早接触过哪些域外小说
鲁迅与陈衡哲:谁是第一?
谁参与编辑了《热风》?
鲁迅与“新月派”积仇的第一步——鲁迅与徐志摩开的一通玩笑
《藤野先生》中的“史”与“诗”
阿Q精神的来源之一——兼谈林损其人其诗
从“青皮”说开去
“她写的都是实话”——《初次见鲁迅先生》的作者马珏
杨荫榆是怎样的人
林文庆:一位难勾脸谱的历史人物——兼谈鲁迅跟厦门大学一些人的分歧
提出新论要以充分的史实为据——也谈鲁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缉的真相
鲁迅与黑人作家休士
两个口号,三份宣言,四条汉子——鲁迅临终前的“愤懑”
作为学者的鲁迅
鲁迅与外国语
鲁迅与茶
鲁迅的左邻右舍
鲁迅如何看待日本
仓石忆鲁迅
周建人心目中的鲁迅
《枕上随笔》及其他——章衣萍笔下的鲁迅
病中读鲁
下篇:群星篇
弄潮儿在涛头立——“五四”风云人物谱
依然白发老书生——读陈独秀江津书简
周作人的婚恋
并不神秘的许羡苏
“张扬个性”与“牺牲个性”
谈《钱玄同日记》
傅斯年其人其事
石评梅的象牙戒指——女作家石评梅的恋情及其他
让鲁迅替他修鞋的青年人——冯省三二三事
寻找高长虹
由“哥哥”而累及“妹妹”——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上的一件趣闻
“正人君子”陈西滢的后半生
叶灵凤的三顶“帽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访梁实秋公子梁文骐
从田汉谈到左翼文化运动
“霹雳火”林庚白——兼谈他对鲁迅的谩骂
从“母爱”谈到黎烈文往事
《夏娃日记》的第一位中文译者——李兰
无言的诉说——参观台北林语堂故居
从“古衣冠的小丈夫”到知名爱国人士
展露巴金心灵的一扇窗——读《巴金书简——致王仰晨》
“萧军打架”事件的余波与断想
贫病交加,不失其节——朱自清去世前后
作家的情书
“很打了几次大仗”的刘半农
后记
日本朋友要我找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对鲁迅作一些通俗的介绍。大家知道,在中国现代,鲁迅是首屈一指的作家。他的作品又被世界各国译成了四五十种不同的文字;仅仅在日本,就出版了不同版本的鲁迅选集和全集。我记得早在1909年,日本的《日本和日本人》杂志就介绍了鲁迅和他弟弟周作人共同从事的翻译活动。20年代初,日本樱美林大学的老校长清水安三先生就指出:“鲁迅是当代小说家里的第一号人物。”此后由于他的小说《故乡》被选进了日本的教材,鲁迅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可是,鲁迅又是一位世界级的作家。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人类。要介绍他,不论从什么角度切人,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我现在“人在旅途”,手边连一本鲁迅的书都没有,只能从我的记忆里挖掘一些材料,向大家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鲁迅有一些误解,认为他横眉怒目,尖酸刻薄,特别喜欢骂人,总之是一个冷酷的人。加上鲁迅在中国一度被“神化”——实际上是被政治化,即用他的某些言论为当时的政策服务,这就更使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对鲁迅产生了隔膜。中国有句俗话,叫“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意思是,讨厌和尚,连和尚穿的衣服也感到厌恶。于是,真实的鲁迅就出现了变形。
那么,实际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呢?根据鲁迅本人的作品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我试作一点简单描绘。
有人把鲁迅说成是酒鬼。有一张漫画,画面上的鲁迅躲在大酒缸后面,露出阴阳脸,醉眼蒙咙看人生。鲁迅辩解说:“其实我并不很喝酒,饮酒之害,我是深知道的。现在也还是不喝的时候多,只要没有人劝喝。”不过鲁迅偶尔也有喝醉的时候。比如1925年端午节,他跟房东小姐俞芬、俞芳姐妹和学生许广平同饮,一人喝了六杯酒和五碗葡萄酒,不能自制,按了许广平的头,打了俞芬一拳,吓得三位小姐直跑,逃到鲁迅西三条寓所附近的白塔寺逛庙会去了。
又有人讽刺鲁迅满口黄牙——因为抽烟太多。这倒比较接近事实。鲁迅吸烟的方式是“连珠炮式”,即一支接一支,几乎用不着火柴,而且吸的大多是劣质的。他习惯夜间工作。凌晨一看,取暖用的炭盆里插满了香烟头,像是一个大马蜂窝。这当然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在给恋人许广平的信中说:“今天我发现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我于这一点不知何以自制力竞这么薄弱,总是戒不掉。”(《两地书·九十九》)
鲁迅的生活十分简朴,相当平民化。他爱吃农民的食物,如蛋炒饭(用柴火炒)、“蟹壳黄”(一种表皮烤得焦黄的烧饼),爱吃辣椒——因为18岁到南京求学时,冬天用吃辣椒的方式取暖,后来养成了习惯。他很少吃鱼,因为吃鱼要挑刺,耽误时间。改善生活时,就吃一点火腿。
鲁迅卧室的陈设简单。在北京西三条胡同寓所里,有一问大约不到两坪的小房,就是他的卧室兼工作室,又兼作他跟好朋友晤谈的地方。有人问他为什么用窄窄的木板当床,他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为生活所累。”也就是“玩物丧志”的意思。他的穿着极不讲究。小时候偶尔穿新衣裳,家长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不要弄脏。这样一来,穿衣便成了一种负担,不像穿旧衣服那样随意,吃完饭,袖子就可以当餐巾用。年老多病时,穿厚棉袍不堪负重,妻子就给他做了一件又轻又保暖的丝绵长袍。鲁迅舍不得穿,死后成了他的尸衣。鲁迅喜欢散步。走路的姿态一往无前,很少左顾右盼,更不回头观看。这种姿态非常性格化。晚年在上海,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偶尔乘出租汽车兜风是少有的奢侈。
作为一个普通人,鲁迅当然有他的喜怒哀乐。他认为做人的趣味在于和许多朋友有趣地谈天,热烈地讨论。小时候曾幻想当皇帝。后来到北京,看到宫殿建筑刻板的格式,觉得单调无聊。想象皇帝口出一声,群臣下跪,只听见不绝声的Yes、Yes,更觉得没有趣味。心情不好的表现是沉默,茶烟不沾,像生了大病。有一次,鲁迅丢了,妻子儿子到处找,急得满头大汗。后来五六岁的儿子找到了他,原来他心情不好喝了酒,醉卧凉台。儿子马上悄悄躺在他身边。妻子见到丈夫和孩子双双卧凉台,哭笑不得。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