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啸所著《张居正(从布衣平民到权力谋臣)》记述了张居正的传奇一生,对明史爱好者有参考作用。
前言:救世宰相,孤独求败
第一章 追根寻源
第二章 神童降世
第三章 家庭变故
第四章 考中进士
第五章 生不逢时
第六章 初涉官场
第七章 初露锋芒
第八章 铲除严嵩
第九章 擢升提拔
第十章 张高共辅
第十一章 龙争虎斗
第十二章 三角盟约
第十三章 治国韬略
第十四章 一条鞭法
第十五章 书院风波
第十六章 用人之道
第十七章 风光一时
第十八章 危机四伏
第十九章 巨人陨落
第二十章 致命一击
第二十一章 毁誉参半
张居正生平履历
参考书目
祖上刀尖上创下的基业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期任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生命垂危的大明王朝有了中兴之望。
但他的家族没什么深厚的历史背景,更不是名门望族。最远可追溯至先祖父张关保这一代。
张关保,安徽凤阳定远人,是朱元璋的同乡。在元末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但与朱元璋基本上没有直接接触,因为他只是徐达部下的一个马前卒,因此,他也就不会像李善长、胡惟庸那样封侯拜相。他只有凭着勇敢和血性,在战场上豁出命换自己的前程。结果还不算差,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随大将军徐达平定江南,立功浙江、福建、广东。最后授归州长宁所,世袭千户,人湖广军籍。
自古以来,刀头舔血的人生结果基本有两种:要么洒血疆场,马革裹尸;要么青名留史,世袭封户。张关保是后者,入了军籍,这也意味着张家正式脱离了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低级阶层。军籍是明代的一种制度,当时,各府都要设所,要害之地还要设卫,所、卫都会派一定数量的军人戍守,大致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下设百户所为112人。张关保就是一个千户所长,下辖千余人。
如此说来,张居正还是很有底气的。后来他一生立志报国,恐怕是从这里受的激励。
三代无为守业,家境没落
再往后的两代,张居正的祖上又归于平静了,连续两代人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仅仅有名字,无事迹可考,大概都在安心享受祖辈福荫。按照明朝规定,人军籍的兵士和官长都有世籍,嫡长子还可以世袭祖上的权力,享受福荫的待遇,非嫡子也可以保证生活无忧,只是需要承担一定的军役义务。
因此,对于这两代历史也没什么记载,仅有名字,无事可考。当到了张诚这一代,即张居正的曾祖父,也就是张关保的曾孙,才重新开始浮出水面。但这次露面并不是惊天一声春雷,张诚只是意识到应该抛弃那份所谓的“家业”了。
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字怀葛)是次子,没有资格继承千户,按照嫡长制世袭的传统,只有当军户的份儿。而且这时明朝已经建立百余年,重文轻武风气盛行,一个小小军户已经很难在社会上混了。为了谋生,曾祖父张诚就从归州迁至江陵,在城外十余里的张家台村落脚,并人了民籍。
张诚说话有点口吃,人送外号“张謇子”。但这绝不是调戏、污蔑,相反这是一种特殊“待遇”。因为张诚这个人忠厚老实,为人坦诚,邻居或夫妻、兄弟、妯娌之间每每发生小口角、小摩擦,张诚结结巴巴,三言两语,就会令双方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他有一副菩萨心肠,虽然家中并不富裕,可很仗义,素来乐善好施,遇到需要帮助的乡亲就帮一把。因此,张诚在村里落了个好名声,深受爱戴,在四邻八乡也颇有威望。
P1-P2